青鸟在崖边寻了处视野开阔的位置伏下身来。从这高处俯瞰,整个灵台寺尽收眼底。寺庙规模确实不大,几乎将山腰所有可用的平地都占满了。最令人称奇的是,工匠们竟在悬崖缝隙中填石为基,硬生生在峭壁边缘建起了一排禅房。
悬崖边,一间敞着窗户的禅房。可以清晰地看见一位身着青衫的书生正襟危坐,手捧书卷,朗声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声音虽因距离而微弱,但那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却依稀可辨。
禅房前的院落里,两株古柏投下斑驳的树影。树荫下,两位书生打扮的士子相对而坐,时而争论,时而颔首,显然是在切磋学问。微风拂过,将他们的话语送上山顶:"《论语》有云...朱子注曰..."
在寺院一隅的翠竹掩映处,一张青石圆桌静静地安放在斑驳的竹影下。两位身着素色长衫的士子相对而坐,其中一人正俯首案前,鸡距笔在宣纸上挥洒自如。另一人则端坐其侧,时而凝神细观,时而微微颔首,修长的手指不自觉地随着笔锋的走势轻轻点动。
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几片青翠的竹叶飘落在石桌上,却无人理会。执笔的士子眉头微蹙,笔锋忽而顿挫,忽而流畅,显然正在推敲某个精妙的论点。观书的那位忽然眼前一亮,忍不住击节赞叹,声音虽轻,却透着由衷的钦佩。
这清雅的一幕,与青鸟想象中的邪教巢穴相去甚远。阳光透过竹叶的间隙,在石桌上洒下细碎的光斑,为这治学的场景平添了几分超然物外的意境。
这番景象,与了尘大师所言"寺内住满备考士子"完全吻合。青鸟眉头微蹙,心中疑云更甚——若真如天生和王家屯娘子所说,这里是圣灵教分舵,又怎会有如此清雅的读书场景?
就在他思索间,那位临窗诵读的书生忽然抬头,目光似乎无意间扫过山顶。青鸟下意识地伏低身子,却见那书生只是揉了揉眼睛,又继续埋首书卷。阳光透过窗户,在他清瘦的侧脸上投下金色的光斑,俨然一副寒窗苦读的模样。
在庭院的另一侧,三名年幼的沙弥手持竹制扫帚,正专心清扫着飘落的枯叶。竹帚划过青石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三个年轻的和尚担着水桶从侧门鱼贯而入,小心翼翼地绕过清扫的同伴,快步走向一间炊烟袅袅的厢房。
那位面有胎记的中年和尚站在院中,不时指点着各处:"这边角还没扫净...那边落叶又积起来了..."他眉头紧锁,声音里带着几分不耐。忽然,了尘大师从廊下经过,中年和尚立刻变了脸色,快步上前夺过一个小沙弥手中的扫帚。
"看好了,要这样扫..."他示范着夸张的扫地动作,还特意用袖子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汗水,语气突然变得温和可亲。见了尘大师走近,他连忙挺直腰板,单手立掌行礼:"师父好。"
了尘大师只是微微颔首,便径直走向禅房。待大师身影消失,中年和尚立刻将扫帚粗暴地塞回小沙弥手中,声音又恢复了先前的严厉:"还不快扫!午膳前扫不完,看你们吃什么!"
小沙弥们低着头,更加卖力地挥动扫帚。中年和尚背着手在院中踱步,胎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一阵风吹过,刚扫成堆的落叶又被吹散,小沙弥们面面相觑,却不敢出声。
青鸟望着院中那中年和尚前倨后恭的模样,不禁想起师门中的往事。掌门师伯座下大弟子来高天,平日里也是这般作派——在师弟师妹面前趾高气扬,见了掌门却立刻换上另一副面孔。记忆中来高天训斥师弟们的场景,与眼前这一幕何其相似。
"好在师父执掌戒律堂..."青鸟嘴角泛起一丝苦笑。扶摇派中,戒律堂独立于各院之外,来高天再是嚣张,也管不到戒律堂头上。否则,师弟师妹们怕也要像这些小沙弥一般,整日战战兢兢。
想到凤锦师妹,青鸟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以她那刚烈性子,若是见到来高天这般欺压师弟师妹们,怕是要将"来高天"打成"来不回"。记得有次来高天越界训斥戒律堂师弟,凤锦当场就拔剑相向,硬是逼得他灰溜溜地认错退走。
山风拂过,带来寺庙的钟声。青鸟收回思绪,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这中年和尚的做派,与各派中某些人的嘴脸如出一辙。但越是如此,越说明这灵台寺表面功夫做得十足——若真是邪教巢穴,反倒不会这般大费周章地维持清修表象。
青鸟凝神细看,寺庙背靠的峭壁平整如削,确实不见任何山洞的痕迹。他的视线继续向灵台山四周查看,忽然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灵台山与后方那座高峰之间,其实由一道低矮的山嵕相连。远远望去,这道山嵕被两侧高峰遮挡,才造成了三山环抱的错觉。
青鸟的目光越过灵台寺,投向远处的高峰。就在他准备移开视线时,忽然发现山脚下的密林间隐约有一条小径。几个身影正赶着马车,载满大包小包的货物,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上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人幽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人幽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