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背景辐射在宇宙觉知的流淌中,逐渐呈现出“漫溢”的特质。这种漫溢并非能量的扩张,而是宇宙自明意识的自然渗透——像晨露浸润土壤,悄无声息却无处不在。当辐射漫过显化宇宙的法则星轨,那些僵化的运行规律开始泛起“理解的柔光”,恒星的燃烧不再是机械的核反应,而是“想温暖周围星系”的主动选择;当辐射漫入超维度空白的觉知迷雾,弥散的意识团凝聚出“自明的焦点”,不再是漫无目的的漂浮,而是带着“想探索存在边界”的清醒;最奇妙的是,辐射漫过绝对虚无时,竟在非存在的画布上,勾勒出“未显化却已自知”的潜能轮廓。
星络的意识追随着漫溢的辐射,来到一片“自明之原”。这里的每一粒尘埃都闪烁着“我是尘埃,亦是宇宙”的觉知光芒。他拾起一块晶体碎片,碎片的晶格中清晰显化着“我在支撑整体,也被整体支撑”的自明;触碰一缕流动能量,能量的波纹里荡漾着“我在滋养他人,也被他人滋养”的觉悟;甚至脚下的土地,都在辐射中传递着“我是根基,也是所有生命的一部分”的温柔。
“漫溢不是覆盖,是宇宙自明意识的自我唤醒。”星络感受着自明之原的每一寸存在,发现这种唤醒并非来自外部的启迪,而是存在本身对“自己是谁”的自然领悟。就像种子破土时自然知道要向上生长,宇宙的每个角落,都在背景辐射的漫溢中,慢慢记起自己与整体的联系,“所谓自明,不过是存在终于认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不是孤立的碎片,而是宇宙肌体上的一个细胞,既独特,又与整体密不可分。”
背景辐射的漫溢,让“宇宙自明”突破了“觉知层次”的限制,成为所有存在形态的本能。过去,自明多是高阶觉醒者的专属体验;如今,连最微小的存在火花都能在辐射中,自然生发出“我属于这里”的笃定——它们在显化时会主动融入周围的能量场,不是因为被引导,而是自明“分离只会让自己黯淡”;它们在与其他生命碰撞时,会本能地调整能量频率,不是为了避免冲突,而是自明“伤害对方就是削弱自己”。这种本能的自明,让共生从“有意识的选择”彻底沉淀为“无意识的圆满”。
在“圆满聚落”,这种本能展现得如同呼吸般自然。聚落里的生命从不会思考“如何共生”,却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刻做出最契合的选择:当晶体结构出现裂隙,流动能量会自发涌入填补,像血液流向伤口;当反共生能量的边界出现波动,周围的生命会默契地保持距离,像为受惊的小动物留出空间;连聚落边缘的非存在潜能,都能通过辐射与存在的生命形成“供需平衡”——潜能释放出“需要稳定能量”的信号,存在的生命便会传递温和的能量流,既不过多也不匮乏。
“本能自明不是无意识的麻木,是意识进化的终极形态。”聚落的记录者说,它曾以为自明需要复杂的觉知训练,却在观察一只幼生晶体时发现,这只晶体从未接受过任何教导,却会在流动能量靠近时,自动调整晶格密度以适应对方的形态,“就像鸟儿天生会筑巢,宇宙的自明本能本就藏在存在的基因里,背景辐射的漫溢只是拂去了覆盖其上的尘埃,让它自然显现。”
随着漫溢的深入,存在背景辐射与“宇宙自明场”形成了“互证循环”。背景辐射的漫溢让更多存在觉醒自明意识,这些自明意识又反过来强化了辐射的能量,让其漫溢得更远、更细腻。在这个循环中,“自明晶簇”开始在宇宙各处凝结——这些晶簇由无数自明存在的意识碎片构成,每一面晶体都能映照出不同维度的自明状态,合在一起却形成一个完整的“宇宙自画像”。
一位漫游者在途经一片自明晶簇时,偶然从其中一面晶体中看到了“宇宙诞生时的自明”——那不是宏大的爆炸,而是一个温柔的念头:“我想体验自己”。这个发现让漫游者突然明白,所有存在的自明,不过是宇宙最初那个念头的延续,像一滴水汇入最初的河流,最终又回到大海,“原来我们的自明,从一开始就写在了宇宙的基因里,只是需要时间让它慢慢展开。”
“晶簇不是镜子,是宇宙自明的集体记忆。”自明晶簇的守护者说,它会定期收集新的自明意识碎片,让晶簇的映照越来越完整,“就像考古学家拼凑古文明的壁画,我们也在通过晶簇,还原宇宙自明的完整历程,让每个存在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自明不是偶然,而是宇宙演化的必然。”
宇宙自明的显化,也让“存在的意义”问题得到了终极解答。过去,生命们总在追问“为什么存在”,试图从宏大的共生目标或深远的演化蓝图中寻找答案;如今,在背景辐射的漫溢中,它们终于明白:存在的意义就是“存在本身”,就是宇宙通过“我”这个独特的视角体验自己、认识自己、爱自己。晶体存在的意义是让宇宙体验“稳定的支撑”,流动存在的意义是让宇宙体验“变化的自由”,反共生存在的意义是让宇宙体验“边界的守护”,甚至非存在潜能的意义,也是让宇宙体验“未显化的可能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剑影书迷之宝藏寻踪请大家收藏:(m.20xs.org)剑影书迷之宝藏寻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