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肇劝说皇帝,让宿卫队主帅率领羽林虎贲军去看守各位王爷的府第,这几乎就跟把王爷们囚禁起来差不多了。彭城王元勰恳切地劝谏,皇帝却不听。元勰志向高尚远大,不喜欢荣华权势,就避开事务,在家闲居,可是出门也没有游山玩水的兴致,在家又没有知己可以往来,只能独自对着妻子儿女,常常闷闷不乐。
北魏军队围攻义阳,城里的士兵不到五千人,粮食也只够支撑半年。魏军日夜不停地攻城,刺史蔡道恭根据不同的情况抵抗防御,每次都能把敌人击退,双方相持了一百多天,前后斩杀和俘虏的敌人多得数不清。魏军很害怕他,都打算退兵了。偏偏这时蔡道恭病情加重,他就把堂弟骁骑将军蔡灵恩、哥哥的儿子尚书郎蔡僧勰以及各位将领和佐官叫到跟前,说:“我受国家的大恩,却不能消灭敌人,现在我病情越来越严重,看样子撑不了多久了。你们一定要以死坚守气节,别让我死了还留下遗憾!”大家都感动得流下眼泪。蔡道恭去世后,蔡灵恩代管州里的事务,代替他守城。
六月癸未日,梁朝大赦天下。
北魏发生大旱灾,散骑常侍兼尚书邢峦上奏说:“以前圣明的君主都看重粮食和布帛,轻视金银和美玉。为什么呢?因为粮食和布帛能养活百姓,安定国家,而金银美玉没什么实际用处,还容易让人道德败坏。先帝深刻地认识到奢侈的危害,一心推崇节俭,甚至用纸张和绢帛做帐幕和屏风,用铜铁做马缰绳和马嚼子,府库里的金银,够日常使用就行,不再购买囤积,以免浪费国家的钱财。到了景明初年,继承了太平盛世的基业,四方边境安宁,远近都来归附。于是进贡的物品接连不断,商人也纷纷前来,各种进献的东西,比平常多了一倍,金银玉器常常有多余的,可国家的开支却总是不够。如果不加以限制,恐怕每年的财政预算都无法保证,从现在起,不是特别必要的东西,一律不接受。”北魏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秋季,七月癸丑日,角城的戍主柴庆宗献城投降北魏,北魏徐州刺史元鉴派淮阳太守吴秦生率领一千多人前去接收。淮阴派来的援军截断了他们的去路,吴秦生多次交战,把援军打败,最终占领了角城。甲子日,梁朝册立皇子萧综为豫章王。
北魏李崇打败了东荆州反叛的蛮族人,活捉了樊素安,又进军讨伐西荆州的各个蛮族部落,这些部落全都投降了。
北魏人听说蔡道恭去世,攻打义阳更加猛烈,每天都短兵相接。曹景宗驻军在凿岘,却不前进,每天只是炫耀兵力,游猎玩乐。皇上又派宁朔将军马仙琕去救援义阳,马仙琕边打边前进,军队士气很旺盛。元英在士雅山修筑营垒,分别命令各位将领埋伏在四周的山上,故意示弱。马仙琕乘胜直接抵达北魏的包围圈,突袭元英的营地;元英假装战败逃跑,引诱马仙琕追击,到了平地,突然出兵攻击。统军傅永穿上铠甲,手持长矛,单人匹马率先冲入敌阵,只有军主蔡三虎在旁边辅助,他们冲过了敌阵。梁朝士兵射箭,射中了傅永的左腿,傅永拔出箭又冲了进去。马仙琕大败,他的一个儿子战死,马仙琕只好撤退。元英对傅永说:“您受伤了,先回营地吧。”傅永说:“以前汉高祖受伤后摸着脚,不想让别人知道。我虽然地位不高,但也是国家的一名将领,怎么能让敌人有打伤我方将领的名声呢!”于是和各路军队一起追击,日夜兼程才返回;当时傅永已经七十多岁了,军中将士没有不佩服他勇猛的。马仙琕又率领一万多人进攻元英,元英再次把他打败,还杀了将军陈秀之。马仙琕知道义阳形势危急,就拿出全部精锐部队决战,一天交战三次,每次都大败而归。蔡灵恩实在没有办法了,八月乙酉日,向北魏投降。三关的守将听说后,辛酉日,也弃城逃走了。
元英让司马陆希道写捷报,嫌他写得不够好,就命令傅永修改。傅永没有增加华丽的辞藻,只是直接陈述军事上的部署和关键要点,元英看了非常赞赏,说:“看这份谋划,就算有坚固的城池,也守不住了。”当初,南安惠王因为参与穆泰的阴谋,被追夺了爵位和封邑。等到元英攻克义阳,朝廷就又封元英为中山王。
御史中丞任昉上奏弹劾曹景宗,皇上因为他是功臣,就把这件事搁置一边,没有处理。
卫尉郑绍叔对皇上忠心耿耿,在外面听到什么消息,一丝一毫都不隐瞒。每次给皇上汇报事情,事情办得好,他就把功劳归给皇上;事情办得不好,他就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皇上因此很亲近他。皇上下诏在南义阳设置司州,把州治移到关南,任命郑绍叔为刺史。郑绍叔修建城墙、护城河,修缮武器装备,开垦农田,储备粮食,招集流亡的百姓,百姓们都安居乐业。
北魏在义阳设置郢州,任命司马悦为刺史。皇上派马仙琕在三关以南修筑竹敦、麻阳两座城,司马悦派兵攻打竹敦,把它攻克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