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宏论,如拨云见日,苻坚听得眼中异彩连连,心中的焦躁与迷茫,一扫而空。
王猛之策,看似保守,实则深远。不争一时之短长,而谋万世之基业。
“善!景略真乃,朕之子房也!”苻坚抚掌大笑。
“便依景略之策!内修德政,外示缓和,静观其变,蓄势待发!”
第二幕:布暗子
既定下方略,苻坚与王猛,便雷厉风行地,开始布局。
对内,王猛亲自督导,将“黎元律”等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严厉打击,豪强兼并,兴修水利,关中之地,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同时,对军队,进行新一轮的,整编和训练。
由猛将邓羌、张蚝等人负责,汰除老弱,强化纪律,提升战力。
但并不进行,大规模动员,以免引起,周边势力的,过度警惕。
对外,王猛亲自起草国书,以苻坚的名义,分别遣使,前往龙城和建康。
给慕容恪的国书,言辞谦恭,盛赞燕王,武功赫赫,维护北疆安宁。
并表示秦燕,乃友好邻邦,愿共保和平云云。
意在麻痹慕容恪,使其放心,经略东南。
给东晋的檄文,则义正词严,谴责冉闵悖逆天道,荼毒生灵。
表示大秦,作为华夏正统之一,对晋室遭遇,深表同情。
并坚信在谢安、谢玄等忠臣良将辅佐下,必能剿灭叛逆,重振朝纲。
此举既占了,道义便宜,又避免了,实质卷入,可谓高明。
然而,在这些,明面上的动作之外,王猛真正关注的,是西线和南线。
他秘密增派了,大量细作、商队,潜入巴蜀之地。
详细探查,其山川险要、兵力部署、政治腐败程度,以及民心思变情况。
同时,也开始在,与蜀地接壤的,边境地区,囤积粮草,修缮道路。
并委派,得力将领,暗中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及沙盘推演。
一幅经略,西南的蓝图,已在王猛心中,悄然绘就。
他就像一位,最耐心的农夫,不去理会,旁边田地里,两只猛虎的撕咬。
而是专心耕耘,自己的土地,并悄悄,磨利了镰刀。
准备在,适当的时机,收割旁边,那片早已成熟、甚至开始腐烂的庄稼。
第三幕:权衡难
尽管战略已定,但建康城下,每日传来的惨烈战报,还是不时牵动着,苻坚的心弦。
他本性宽厚,甚至可以说,带有一些,过于理想化的“仁德”。
一日,他阅读塘报,见其中描述,建康百姓因战火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的惨状。
不禁恻隐之心大动,召来王猛商议。
“景略,朕闻建康,生灵涂炭,心实不忍。”
“我大秦,既以仁德立国,是否……可设法,调停一二?”
“或暗中,接济些粮草,以救黎民于水火?”苻坚的语气,带着真诚的忧虑。
王猛闻言,心中暗叹一声,他知道,陛下的仁心,是真实的。
但这在残酷的,天下争霸中,有时会成为,致命的弱点。
他必须再次扮演,那个冷静,乃至冷酷的,谏臣角色。
“陛下仁德,感天动地。”王猛先肯定了一句。
他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然,陛下可知,何为真正的大仁?”
“一时之小惠,或可救,千人性命。”
“然若因此,错失天时,致使战乱绵延,将来丧生者,何止千万?”
他走到窗前,指着外面,秩序井然的街市。
“陛下欲救,建康之民,首要者,非是隔空施舍。”
“而是尽快,使我大秦,国富兵强,早日结束,这天下纷争之局!”
“若此刻,因小仁而乱大谋,介入东南战事,则必引火烧身,使关中重现战乱,”
“届时,陛下欲救之民,又将是谁?”
他转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苻坚:“昔日,宋襄公之仁,贻笑大方。”
“陛下欲成霸业,当效法秦孝公、汉高祖,忍一时之不忍,成万世之基业!”
“待我大秦,扫平六合,混一宇内……”
“使天下百姓,皆能如关中子民般,安居乐业,方为至仁!”
一番话,如醍醐灌顶,又似金石之音,振聋发聩。
苻坚脸上的犹豫,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坚定,他深知王猛所言,才是正道。
“景略所言极是!是朕一时,妇人之仁了。”苻坚坦然认错。
“天下未定,何谈小惠?当以猛志图强为先!”
这一次,君臣之间的,理念碰撞,再次巩固了,王猛的战略主导地位。
也让苻坚,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仁德,需建立在,强大的实力,以及清晰的战略之上,否则,不过是空中楼阁。
第四幕:蓄势发
随着时间推移,建康战事的消息,不断传来。
冉闵猛攻不下,北府兵抵达,双方展开血战,慕容恪持续施压……
天下的焦点,似乎都聚集在了,东南一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障不臣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汉障不臣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