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江水畔
寒雾,如一张弥天巨网,笼罩着冻结的淮水。
河面不再奔流,而是覆着一层灰白色的薄冰,冰下暗流呜咽,如同万鬼低泣。
两岸枯黄的芦苇,在凛风中瑟瑟发抖,挂满了冰冷的霜棱。
江北岸,是无边无际的黑色营垒。
慕容燕国的龙旗与各色将旗,在寒风中僵硬地翻卷,发出裂帛般的声响。
营垒连绵,依地势起伏,如同一条蛰伏的黑龙。
其狰狞的头颅,正对着南岸,那片朦胧的土地。
刁斗声声,巡逻的骑兵呵出的白气瞬间被寒风撕碎,铁甲上凝结着一层寒霜。
空气中弥漫着马粪、柴烟以及一种钢铁特有的冰冷腥气。
中军大帐,硕大如宫殿,以厚毡覆顶,周围站着,持戟而立的“鬼面郎卫”。
他们脸覆蝾螈纹铁面,眼神透过眼孔,空洞地望向南方,如同没有生命的陶俑。
帐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侵入的寒意,却驱不散那凝重的气氛。
慕容恪踞坐在一张,铺着完整白虎皮的胡床上,并未着甲。
仅是一袭玄色常服,领口袖边绣着暗金的云纹。
他身姿依旧挺拔,但眉宇间,那惯常的、如同覆盖着,天山积雪般的沉静。
此刻却似乎,被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翳,所侵扰。
他手中无意识地,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玉珏,目光落在面前巨大的沙盘上。
沙盘上,长江以南,建康周遭的山川、水道、城郭、营垒,被精细地标注出来。
代表燕军的黑色小旗,如狼牙般密集于北岸。
而代表冉魏的赤色小旗,则龟缩于建康及几处紧要关隘。
如同几簇,在寒风中摇曳、即将熄灭的火苗。
“大司马,”一个沉稳的声音,打破寂静。
说话的是大将慕舆根,他脸上伤疤纵横,但腰背挺直如松,声音如同破锣。
“将士秣马厉兵已有半月,只待您一声令下,便可踏破淮水,直捣建康!”
“如今江水半封,正是天赐良机,若待来年春暖冰融,又要多费周章。”
他的话语带着血与火的灼热,让帐内几名悍将的眼神,都亮了起来,跃跃欲试。
慕容恪没有抬头,目光依旧停留在沙盘上,声音平静无波。
“慕舆将军求战心切,本王知晓。然,冉闵非疥癣之疾,乃心腹之患。”
“建康城高池深,彼辈据江而守,抱定死志。”
“我军若仓促渡江,背水而战,恐为其所乘。”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点在,建康的位置,“猛虎濒死,犹能噬人。”
“我等当以泰山压卵之势,寻其破绽,一击毙命。而非与之浪战,徒耗精锐。”
他抬起眼,目光扫过帐中诸将,那眼神深邃,仿佛能洞穿一切虚妄。
“传令各部,继续打造舟船,加固浮桥基座。”
“斥候加倍,我要知道,南岸一草一木的动静。”
“同时,散播谣言,言我大军不日即将总攻,乱其军心。”
“末将遵令!”众将齐声应诺。
虽有慕舆根等少数人面露不甘,但无人敢质疑,慕容恪的决定。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伴随着,甲叶碰撞的铿锵之声,显得格外刺耳。
一名风尘仆仆、皮袄上结满冰碴的传令兵,被亲卫引了进来。
他扑倒在地,双手高举一封,插着三根赤羽的军报。
声音因寒冷和急促而颤抖:“报!大司马,河北八百里加急!”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封赤羽军报上。
插赤羽,意味着最紧急的军情,通常关乎生死存亡。
慕容恪瞳孔,微不可察地一缩,脸上那丝阴翳,似乎浓重了些。
他放下玉珏,接过亲卫转呈的军报,拆开火漆,缓缓展开。
信纸是邺城特制的,厚韧桑皮纸,带着北地特有的干燥气息。
上面的字迹潦草而有力,出自留守邺城的太傅,慕容评之手。
慕容恪的目光,一行行扫过,帐内的空气,仿佛也随之凝固。
炭火盆里,噼啪的爆响,显得格外清晰。
信中的内容,如同无形的寒潮,瞬间席卷了整个大帐。
“……并州刘显,纠集匈奴残部,得羌、氐野种响应。”
“聚众数万,已破上党,掠太原,兵锋直指壶关!”
“贼势猖獗,沿途坞堡多遭屠戮,声称要‘复匈奴之旧业,雪杀胡之深仇’……”
“邺城震动,流言四起……又,北疆斥候探得,柔然汗国郁久闾可汗有异动……”
“其游骑已出现在长城沿线,似有南下牧马之意……”
“河北兵力空虚,各处捉襟见肘,老臣虽竭力弹压,然恐独木难支……”
“恳请大司马速做决断,若后方有失,则前功尽弃矣……”
慕容恪握着军报的手,指节微微泛白。
他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如同戴着一副,完美的白玉面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障不臣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汉障不臣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