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慕容恪留在河东的守将,听闻其主力北返,江北战事不利,似乎……”
“有些人心浮动了,有人暗中递来消息,愿为我内应。”
苻坚眼睛一亮:“哦?景略,此事……”
王猛摆摆手:“陛下,此乃试探,亦可能是,慕容恪的诱敌之计。”
“不过,不妨与之虚与委蛇,若能兵不血刃,拿下河东几处关隘,自是最好。”
“即便不能,也可搅乱,慕容恪的部署。此事,臣会亲自处理。”
关中秦川,在苻坚与王猛的统治下,如同一只蛰伏的巨兽。
趁着东方龙争虎斗之际,默默地舔舐伤口,积蓄力量,磨利爪牙。
他们不急于加入战团,而是冷静地等待着最适合出击的时刻,准备坐收渔翁之利。
天下的重心,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向这片周秦故地倾斜。
第四幕:暗流生
建康台城皇宫,虽然击退了慕容恪,解除了迫在眉睫的,亡国之危。
但皇宫内的气氛并未变得轻松欢快,反而透着劫后余生的疲惫与百废待兴的沉重。
冉闵没有举行,盛大的庆功宴,而是召集了,所有核心班底。
在原本东晋皇帝,议事的大殿中,进行军议。
殿宇依旧辉煌,但陈设略显凌乱,有些地方还能看到,匆忙修复的痕迹。
冉闵高踞御座,面色依旧冷硬。
但眉宇间那挥之不去的阴郁,总算淡去了几分,他听着麾下文武的禀报。
李农率先出列,他追击百里,焚毁燕军部分辎重,小有斩获,自身损失不大。
“天王,慕容恪退兵井然有序,末将未能寻得良机重创其主力。”
“但其江北留守部队,士气低落,张断将军已顺利收复广陵,兵锋直指盱眙!”
负责内政的褚怀璧接着汇报,他的声音带着疲惫,却也有一丝如释重负。
“托天王洪福,城内粮荒暂解,流民情绪稍稳。”
“新复之广陵等地,已派员接手,清点户口,安抚流亡。”
“然……库府空虚,钱粮短缺,尤为严重。”
“江北历经战乱,民生凋敝,恢复生产,非一日之功。”
卫铄掌管“血金曹”,她的汇报,更加直接而残酷。
“天王,此次守城及出击,赏赐、抚恤所耗甚巨。”
“‘闵字刀币’虽强行推行,然民间仍有疑虑,物价时有波动。”
“臣已加大盐铁专卖,并……按旧例,处置了一批,阵亡者遗属及无依流民。”
“以充公帑,然仍是入不敷出。”她的话语冰冷。
将乱世生存的黑暗法则,赤裸裸地,摆在台面上。
阴瑕、敖未、墨离等人,也依次禀报了盐务、水师、情报等方面的状况。
无一不凸显出,冉魏政权,现在面临的巨大困境。
地盘狭小,资源匮乏,内部不稳,强敌环伺。
冉闵默默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座的扶手。
他知道,打退慕容恪,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诸卿辛苦了。”他终于开口,声音沉稳。
“慕容恪虽退,然慕容燕国根基未损,仍是心腹大患。”
“前秦苻坚,坐拥关中巴蜀,虎视眈眈。”
“东晋谢安,蛰伏浙东,其心难测。更有塞外柔然,群狼环伺!”
他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故,朕决议,未来数年,我大魏之国策,当以‘固本培元’为主!”
“对外,暂取守势,与慕容燕国、前秦虚与委蛇。”
“甚至可尝试联络柔然、高句丽人,以夷制夷!”
“对内,全力经营江东,成立五商十行,以商续命。”
“整顿军备,组建靖难军,招揽流民,积蓄国力!”
他看向褚怀璧:“怀璧,内政民生,交由你全权负责。”
“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三年之内,朕要看到江东仓廪充实,户口滋长!”
“臣,万死不辞!”褚怀璧深深一躬。
“李农、董狰!整军经武,一刻不可松懈!”
“乞活天军、黑狼骑,需汰弱留强,严加操练!”
“水师幽冥沧澜旅,亦要扩充规模,给朕打造出一支,真正的江淮水师!”
“末将遵令!”李农、董狰、敖未齐声应诺。
“墨离、烛阴,”冉闵看向情报系统的首脑,“对外,密切关注,各方动向。”
“尤其是慕容恪,平定内乱的进展,以及前秦苻坚的东向意图!”
“对内,给朕盯紧那些,心怀叵测的江东士族,还有……东晋的残余势力!”
“臣明白!”墨离与烛阴,躬身领命。
就在冉魏政权着手重建之际,遥远的浙东山区,与会稽郡隔水相望的弹丸之地。
谢安并未如,冉闵所料的那般颓丧。
在一座简陋,却不失雅致的山居别院内,他正与几名心腹弟子,围炉而坐。
炉火上煮着茶,茶香袅袅,冲淡了几分,山间的寒湿之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障不臣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汉障不臣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