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影之拥”号如同一缕幽魂,悄无声息地航行在通往“未寂之火”信号源区域的航路上。舰长凯尔森严格遵守着伊芙琳“绝对谨慎”的指令,规避着所有已知的引力异常区和可能存在的监测点,航行轨迹曲折得如同迷宫。舰内气氛凝重,每一位船员都深知此次任务关乎文明未来走向,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与此同时,“初光之域”在压抑的等待中继续着艰难的复苏。秩序能量收集塔的效率在艾妲团队的不断优化下缓慢提升,为“望曦”基地注入了些许活力。“传承者”号生态船内,新培育的耐辐射苔藓首次成功在模拟“静滞港湾”表层环境的试验区蔓延开来,这微不足道的绿色,却象征着生命在绝境中不屈的韧性。
然而,对莉亚娜-秩序之心复合体的深入研究,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发现。艾妲团队发现,复合体在释放原始秩序代码对抗“肃正之锋”后,其内部并非简单的能量虚弱,而是出现了一种极其细微的“结构性损耗”。那源自“秩序之心”本源的辉光中,掺杂了一丝难以察觉的、与莉亚娜灵魂深处曾被“终末回响”标记的区域性质相似的“虚无杂质”。就仿佛那次强行撬动宇宙底层法则的行为,在“秩序之心”完美的秩序结构上,留下了一道微不足道却无法自行愈合的“裂纹”。
“这…这是否意味着,‘秩序之心’本身也并非永恒完美?它也会被‘虚无’侵蚀?”艾妲在向伊芙琳汇报时,语气中充满了震惊与忧虑。这个发现动摇了他们对于秩序本源的一部分认知。
“能修复吗?”伊芙琳更关心实际问题。
“目前毫无头绪。”艾妲摇头,“这种损耗位于法则层面,远超我们的技术能力。只能依靠‘秩序之心’自身的恢复力,但速度…极其缓慢。而且,我们不确定这种‘裂纹’是否会随着时间推移,或在未来再次动用强大力量时…扩大。”
潜在的隐患,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之上。
就在“初光之域”为内部隐患忧心忡忡时,“暗影之拥”号历经艰险,终于抵达了信号源区域的边缘。他们没有贸然进入,而是在一片密集的小行星带后方开启了最高级别的隐匿场,如同潜伏的猎手,将所有的观测设备对准了那片星域。
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并非预想中的文明舰队或繁华据点,而是一片…战争的废墟。
破碎的舰船残骸如同死亡的巨鲸骨架,无声地漂浮在虚空之中,其上覆盖着厚厚的星际尘埃,诉说着年代的久远。一些残骸上还能辨认出与信号编码风格一致的、风格粗犷而实用的徽记。巨大的空间站结构被撕裂,内部结构暴露在外,早已失去了所有能量反应。整个星域弥漫着一种死寂、悲凉的气息。
“这里…就是‘未寂之火’曾经的据点之一?他们…失败了?”观测员的声音带着一丝悲戚。
凯尔森舰长面色凝重,命令探测器仔细扫描。“不,不一定。信号是近期发出的,说明至少还有幸存者。搜索生命迹象,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隐藏设施或活跃信号源。”
经过数日的细致扫描,他们终于在一颗被炸毁一半的冰质行星内部,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被层层岩石和能量伪装掩盖的生命信号反应!同时,探测器还捕捉到了在该星域边缘,存在着一片令人极度不适的“空洞区”——那里的空间结构异常“平滑”,仿佛被某种力量强行“抹除”了所有细节,连背景辐射都低得不可思议,与“未寂之火”信号中警告的“苍白静默”区域特征高度吻合!
“发现目标!冰行星‘碎梦’内部存在人工结构,有生命反应!但信号极其微弱!”情报官迅速汇报,“同时确认‘苍白静默’区域,距离‘碎梦’约零点五光年,目前处于稳定状态,未检测到活动迹象。”
凯尔森当机立断:“派出‘潜影’侦查单元,潜入‘碎梦’内部进行接触。其余单位保持最高隐匿,密切监视‘苍白静默’区域动向!”
小型侦查单元“潜影”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悄无声息地靠近冰行星,利用其表面的裂缝和坑洞,潜入了行星内部。经过数小时的艰难穿行,他们终于抵达了信号源——一个依托天然冰洞建造的、简陋却功能完备的地下避难所。
避难所内的人员数量不足百人,他们衣着破旧,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却燃烧着与“星火”幸存者相似的、不屈的求生火焰。他们的科技风格与联盟迥异,更侧重于生物技术与环境改造,避难所内的照明和空气净化都依赖于发光的共生苔藓和过滤微生物。
接触在极度谨慎的氛围中开始。通过“潜影”单元搭载的通用翻译器与有限的灵能共情,双方进行了艰难的交流。
“未寂之火”的幸存者自称来自“青蕨文明”,一个曾经高度依赖生物科技与植物共生的种族。他们确认了信号的来源,并悲痛地讲述了他们的遭遇:他们的母星系在数个循环前遭到了被称为“噬光者”的“噬则者”变种的突袭。这种“噬光者”对纯粹的能量攻击抗性极高,却能高效地分解有机物质与生物能量,青蕨文明的生物舰队在它们面前损失惨重。最终,文明主体覆灭,他们这支“第七哨站”的残部被迫执行“星火散落”协议,各自逃亡。他们选择躲藏在这片废墟星域,依靠隐蔽和节俭苟延残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万古废材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万古废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