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金色的护盾剧烈地波动着,被攻击区域的能量读数开始明显下降。护盾内部的能量调节系统全速运转,从其他区域抽调能量进行补充,维持着整体的稳定。
这是一场能量和资源的消耗战。联合文明依靠着数千年来积累的能源储备、地球文明秘密调配的反物质能量和三大文明联合提供的庞大算力,艰难地维持着“堡垒”的存在。
而与此同时,在“堡垒”的内部,在“昆仑之心”基地的零号空间,另一场争分夺秒的战争,正在以另一种形式进行着。
李艳、王海峰和“枢机”几乎没有片刻休息。他们深知,“堡垒”护盾再坚固,也终有被耗尽的一天。唯一的生路,在于在护盾破碎之前,找到更有效、更强大的反击手段。
“悖论之矛”的成功证明了方向,但其苛刻的使用条件限制了它的威力。他们需要改进,需要突破。
“我们必须提高‘混沌序列’的稳定性和投送效率!”李艳站在中央控制台前,屏幕上显示着“悖论之矛”攻击“骸骨-7号”的每一个微观瞬间的数据回放,“‘秩序水晶’护盾太脆弱了,我们需要一种能保证导弹突破最后拦截的手段。”
王海峰抓着自己本就凌乱的头发,盯着屏幕上那一段段如同天书般的“混沌序列”编码,喃喃道:“稳定性……稳定性……这东西本身就是极致的混乱,要求它稳定,就像要求火焰不能发热一样矛盾……”
“矛盾……”“枢机”的传感器光芒稳定地闪烁着,突然,他的合成音调微微提升了一个分贝,“或许,我们不应该追求‘混沌序列’本身的稳定性,而是寻求一种……在投送过程中,暂时‘欺骗’物理规则的方法。”
“欺骗规则?”李艳和王海峰同时看向他。
“根据孔元帅的‘弦面之眼’理论,以及我们对‘临界弦’特性的观测,”“枢机”调出了一系列复杂的数学模型,“‘临界弦’作为处于正物质与暗能量边界的存在,其振动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忽略’或者‘绕过’部分低维宇宙的局部物理规则。”
他展示了一个模拟动画:“如果我们能设计一种新的导弹外壳,其表面并非覆盖能量护盾,而是蚀刻上极其精密的、能够与‘临界弦’产生微弱共鸣的能量回路……
在导弹突防的最终阶段,短暂地激发这种回路,是否可以让导弹在极短时间内,进入一种‘伪高维’或者‘规则模糊’状态?从而让常规的能量拦截武器‘失效’,或者大幅降低其拦截效率?”
这个构想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李艳和王海峰的思路!
“就像……给导弹披上一件‘隐身衣’!不是光学隐身,而是规则层面的‘存在感削弱’!”王海峰激动地大喊,“让敌人的近防系统‘看’不到它,或者‘锁定’不了它!”
“理论上可行!”李艳眼中爆发出兴奋的光芒,“但这需要对‘临界弦’的共鸣效应有极其精密的操控!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导弹本身结构不稳定,甚至未抵达目标就自行解体!”
“风险与机遇并存。”“枢机”平静地陈述,“根据现有数据,成功概率约为百分之三十一点五。但这是目前提升‘悖论之矛’突防能力最可行的技术路径。”
“百分之三十一……足够了!”李艳斩钉截铁地说,“立刻成立‘幻影’项目组!集中所有资源,攻关‘临界弦共鸣隐身’技术!我们要给‘悖论之矛’插上无形的翅膀!”
零号空间实验室再次化为了技术攻坚的最前沿。这一次,他们面临的挑战甚至比创造“悖论之矛”本身更加艰巨。这涉及到对宇宙底层规则更细微、更危险的玩弄。
实验室内,一次次失败接踵而至。
尝试蚀刻共鸣回路的材料,因为无法承受“临界弦”那独特的振动频率而多次崩碎成量子粉尘。
好不容易找到了几种理论上可行的复合纳米材料,但在实际激发共鸣时,不是效果微弱近乎于无,就是能量过载导致整个实验装置被内部产生的时空涟漪撕成碎片。
有一次,王海峰尝试用一种极端非对称的几何结构来放大共鸣效应,结果引发了小范围的现实结构紊乱,实验室一角的空间短暂地失去了“颜色”和“质感”,仿佛变成了抽象的数学概念图,吓得他魂飞魄散,幸亏“枢机”及时切断了能量供应,空间才缓缓恢复正常。
李艳几乎住在了实验室,她反复调整着能量回路的拓扑结构,试图找到那个既能有效激发共鸣,又不会引发灾难性后果的“甜蜜点”。她的眼窝深陷,嘴唇干裂,但眼神中的火焰从未熄灭。
与此同时,在外界的战场上,“堡垒”护盾承受着日益增强的压力。
“灭虫”舰队似乎失去了耐心,攻击变得更加狂暴和不计代价。“骸骨方舟”轮番上阵,持续不断的灰色光束轰击,让三大“堡垒”的护盾能量储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弦!正物质宇宙:跨越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弦!正物质宇宙:跨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