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也随之而来。
儒生对格物部 “解剖动物(观察内脏结构)” 颇有微词,认为 “不仁”。赵宸回应:“了解鸟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指兽医),让屯田的牛马更健壮,这是大仁。”
法家学者主张 “学宫应侧重培养官吏”,赵宸却让他给工学部讲 “工坊管理法”(如考勤、奖惩、质量监督),告诉他:“管理工匠与管理百姓,道理相通,能管好工坊,才算懂治理。”
这些碰撞非但没有动摇学宫的根基,反而让 “百家争鸣” 的氛围愈发浓厚。学生们可以自由旁听不同学部的课,在论道堂辩论 “德治与法治哪个更有效”“深耕细作与广种薄收哪个更适合辽东”“格物之术是否会违背天道”。
三个月后,学宫便展现出惊人的活力:
算学部的学生算出了新修水渠的最佳坡度,比工匠预估的节省了三成人力。
格物部的学生通过观察船帆,提出了 “三角帆比方形帆更能利用侧风” 的改进方案,被船工坊采纳。
工学部的学生仿制出了缩小版的 “水力锻锤”,虽然只有巴掌大,却完美还原了原理。
赵宸站在藏书楼的窗前,看着学宫里学生们或争论、或演算、或动手实验的身影,又望向远处工坊的炊烟、农田的绿意、港口的船帆,心中一片澄明。
兴元学宫,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是在塑造一种新的 “学问观”—— 不尚空谈,重视实践;不独尊一家,兼容并蓄;不敬畏鬼神,敬畏规律。
夕阳的余晖洒在 “格物致知” 的石碑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赵宸知道,这座学宫播下的种子,终将在辽东大地上生根发芽,长成支撑兴元城乃至整个文明进步的参天大树。而那 “百家争鸣” 的喧嚣,正是一个新时代到来的序曲。
喜欢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