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园丁”)的落网与“东山会”的覆灭,在社会表层并未掀起巨大波澜。新闻通报措辞严谨,只提及“某长期利用影响力进行权钱交易、严重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团伙被捣毁”,细节隐于官方文件的严谨措辞之后。然而,在特定的圈子内部,这场地震的余波深远而持久,权力的版图在无声中悄然重塑。
对“破晓”小组的大部分成员而言,战斗似乎已经结束。但他们很快发现,撕开黑暗帷幕之后,暴露在阳光下的,不仅仅是罪有应得的伏法者,还有一片需要漫长时日才能抚平的精神疮痍,以及潜藏在制度肌理深处、亟待修复的细微裂痕。
(一) 审判台前:罪与罚的显影
庄严肃穆的法庭。曹荣荣站在证人席上,面对着被告席上那个曾经不可一世、如今面色灰败的韩老。她陈述着危暐(VCD)的暴行,陈述着那个老宅客厅里被迫下跪的夜晚,陈述着付书云的死亡,陈述着“星火”李博士的绝望……她的声音平静,却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那被权力与金钱包裹的脓疮。
韩老全程闭目,唯有在听到“危暐”名字时,眼皮微微颤动了一下。
孙鹏飞和程俊杰作为污点证人,详细供述了他们在危暐胁迫下参与的财务造假、商业围猎等罪行。他们的证词,与沈舟团队提供的庞大电子证据链、鲍玉佳整理的银行异常流水、以及从潜航器获救的“信使”提供的跨国勾连信息,相互印证,构筑起一道无法撼动的证据高墙。
审判漫长而煎熬。每一份证词,每一段录音,每一笔资金流向,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特权生态如何形成、运作,并最终反噬其构建者与依附者的过程。法律以其固有的严谨与冰冷,一点点丈量着罪恶的边界,施加着应有的惩罚。
(二) 往事的烙印:银行大厅里的回响——沉默的代价
在等待法庭宣判的间歇,一次小范围的聚会中,话题再次回到了那个标志性的起点——银行大厅里危暐掌掴保安老赵的事件。这一次,鲍玉佳带来了一些后续了解到的情况,让这段往事的沉重感愈发清晰。
【回忆延伸 - 沉默的代价】
老赵被辞退后,生活陷入了困境。他年龄偏大,背上“冲撞客户”的名声,再难找到像样的工作。家庭矛盾激化,妻子离他而去。他辗转于各种零工,身体和精神都迅速垮塌。数年后,有人在城市边缘的棚户区发现他时,他已因长期酗酒和营养不良导致多种器官衰竭,潦倒离世。
“当时大厅里那么多人,”鲍玉佳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无力感,“如果有一个能站出来,哪怕只是说一句‘打人不对’,如果银行管理层能有一点起码的担当,老赵的命运,会不会有所不同?”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陶成文、张帅帅、曹荣荣等人:“那一巴掌,打掉的不仅仅是一个保安的工作和尊严,更是打掉了很多人心中对‘公道’还能存在的微弱信念。它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宣告:在这里,权力就是公道。这种示范效应造成的沉默螺旋,其破坏力远超事件本身。”
张帅帅接口道,语气沉重:“就像我们当时面对小邓被辱骂,选择了沉默一样。每一次沉默,都是在为那种扭曲的‘规则’投下一张赞成票,都是在加固那个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无形牢笼。”
这番讨论,将一次具体的暴力事件,延伸到了对社会心理和集体责任的拷问。危暐的暴力之所以能屡屡得逞,不仅仅在于他自身的嚣张,更在于周围环境或主动或被迫的“配合”与“沉默”。
(三) 新生之路:破碎与重建
法庭之外,生活仍在继续,带着满身伤痕,努力走向新生。
曹荣荣全身心投入基金会工作,将其更名为“曙光互助基金”,旨在帮助更多像付书云、老陈、胡秘书、“麻雀”、小孟、老赵这样的暴力受害者与隐性受害者,提供法律支援、心理疏导和基本生活保障。这项工作琐碎而艰辛,却让她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力量。她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捐给基金会,住在简单的公寓里,仿佛要用这种近乎苦修的方式,洗刷掉过往那段奢华而屈辱岁月留下的印记。
孙鹏飞和程俊杰因主动揭发、配合调查且有重大立功表现,获得了法律的从宽处理,但依然面临数年的刑期。他们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结果。孙鹏飞在入狱前对曹荣荣说:“荣荣姐,这是我该付出的代价。在里面,我会好好想想,以后出来,能不能做点真正对得起良心的事。”程俊杰则开始自学法律,他说想弄明白,自己当初到底是在哪里一步步迷失的。
梁露辞去了原来的媒体工作,加入了一家专注于深度调查和非虚构写作的独立工作室。她开始动笔书写这段经历,不是作为控诉,而是试图记录下一个时代切片中,权力、人性与制度的复杂纠缠。她第一个去探访的,就是老赵的故乡,试图拼凑出那个被一巴掌改变命运的小人物的一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基因暗码:血色螺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基因暗码:血色螺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