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技群体推送:“情感是低效的,道德是冗余的。”
这些内容旨在加剧不同群体情感共振频率的差异,制造“和声”中的杂音,阻止共识的形成。
马强为此创作了一组名为《和声》的雕塑。他用不同材质(金属、木材、石材)雕刻出形态各异、但都朝向中心的手。每一只手都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初看杂乱,但当观者走到特定角度时,会发现所有这些手共同托举着一个透明的、内部流转着光芒的球体——象征着在差异之上达成的珍贵共识。
(五) 危机与转机
“记忆调和”计划推行一段时间后,一次突发的公共危机成为了检验其效果的试金石。某地发生一起恶性事件,网络舆论迅速撕裂,不同群体基于各自的情感共振频率,几乎要陷入激烈的相互指责。
就在这时,梁露团队联合多个“益生菌”创作者,发布了一系列紧扣“银行大厅事件”核心共鸣点的倡导内容。他们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反复强调:“让我们回想一下,在银行大厅里,我们共同守护的是什么?是暴力吗?是无序吗?不是,是规则,是尊严,是面对不公时站出来的勇气。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守护这些。”
同时,线上“共鸣放大器”全力推送那些呼吁理性、反对暴力、强调团结的言论。
令人欣慰的是,这套组合拳产生了效果。许多在不同群体中有影响力的声音,开始自发地引用银行大厅事件的精神内核来呼吁冷静和共识。原本即将失控的舆论浪潮,竟然慢慢地平息下来,不同群体的讨论焦点,逐渐从相互攻击回到了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和对共同价值的重申。
“我们成功了,”曹荣荣看着舆情分析报告,长舒一口气,“‘记忆调和’产生了效果。我们的社会记忆,在危机时刻保持了必要的同步和共振。”
(六) 永恒的调音师
然而,张帅帅的监测系统显示,“菌丝网络”的“频率干扰”并未停止,只是在寻找新的切入点和更隐蔽的干扰方式。
陶成文在总结会议上对团队说:“我们证明了‘记忆共振’是可以调和与强化的。但这意味着,我们——以及我们未来的继承者——必须成为社会记忆永恒的‘调音师’。敌人会不断尝试让我们的记忆走调、失谐。我们的工作,就是确保无论经过多少变奏,主旋律依然清晰、响亮,能够将分散的个体凝聚成和弦。”
马强默默地更新了他的《和声》雕塑,在基座上刻下一行小字:“共识非天生,需每日雕琢与守护。”
第七百六十六章,将认知战争的维度提升至社会集体记忆的“共振频率”。团队通过“记忆调和”计划,成功抵御了“菌丝网络”试图制造“异步记忆”、瓦解社会共识的攻击,并在一次真实的危机中验证了其效力。然而,战斗远未结束,维持社会记忆的和谐共鸣,成为了一项需要永恒 vigilance(警惕)与调谐的使命。银行大厅事件的记忆,在这一次次的淬炼与调和中,已从一段具体的历史,升华为维系社会共同体情感与价值认同的、不断回响的钟声。
喜欢基因暗码:血色螺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基因暗码:血色螺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