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人普遍认为国外的东西一定更好、更先进,所以在研发过程中不会考虑国外可能存在的问题。
而何裕柱则没有这样的偏见。
他看完图纸后,突然想到几年后的事件:毛熊会向国内提供工业援助。
这件事放在整个大局来看,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毕竟,这等于直接将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两者间整整跨越了一个时代的差距。
仅从这一点看,对方所做的并无不妥之处。
即使有私心,实际上也让国内走上发展的正轨。
然而,有得必有失,老大哥并非毫无代价地推行这些举措。
后来提出的某些要求遭到拒绝后,便引发了着名的重大事件,蜜月期宣告结束。
国内的毛熊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全数被召回,同时国家背负了巨额债务,不得不偿还,进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不过,此时蜜月期尚未开始,所以国内的工业虽主要依赖国外技术,但也有一些自主研发的项目正在进行。
既然何裕柱穿越到了这个时代,尽管不清楚自己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变化,但他仍想尽己所能做出改变。
黄宗兴并不了解何裕柱的想法,但当他听说柱子打算自主研发材料时,心里难免有些忐忑。"柱子,这事靠谱吗?我们一直以来都使用国外的东西……”
“从来如此,便一定是正确的吗?”
何裕柱反驳道,“直接采用别人的技术固然方便,但从某种角度看,这也意味着我们将受制于人。”
何裕柱坚定地说。
听到这话,黄宗兴顿时眼前一亮,心中的疑虑也消散了许多。
柱子的话深深触动了他。"好,柱子,就按你说的办!”
一个月过去了,时间来到55年八月中旬。
张兰教授依然像往常一样忙碌。
清晨,她照常来到研究院。
带着文件和早餐走向实验大楼时,何裕柱的视线落在楼下的那辆自行车上。
随即,她迅速把手中的东西交给旁边的同事,让他帮忙送至办公室,自己则直接朝实验大楼走去。
203实验室里,此刻人头攒动,项目组成员全都聚集在此,室内寂静得只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同志们,我们的炼钢效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
一个略微颤抖的声音响起,瞬间引发雷鸣般的掌声。
热烈的掌声持续不断,实验室内的每位研究员及八级工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一个月前,203实验室完成设计开发后便引起轰动,因为钢铁冶炼率达到了67%,这是一个全球领先的数字。
在国内工业技术领域,很少有能与国外媲美的例子,就连追赶也充满挑战。
这样的成就意味着很多。
在何工的带领下,团队再次设定了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然而短短一个月间,他们似乎见证了一场奇迹。
看到眼前的数据,所有人感觉恍如梦中。
就在大家沉浸其中时,没人察觉203实验室已悄然多出一人。
直到黄宗兴偶然发现张兰教授的身影,才反应过来,连忙迎上前问:“张兰教授,您怎么来了?”
此言一出,也让兴奋的人群逐渐清醒,目光齐刷刷投向声音来源处,正是张兰教授。
何裕柱也随之来到张兰教授身旁。
还没等他说出口,张兰教授先发话:“看来,你们成果出来了?”
她的语气难得地显得格外郑重。
黄宗兴见此情景,笑意盈盈,却并未急于开口,而是将视线转向何裕柱。
显然,他认为这个机会应由何裕柱来把握。
毕竟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他对何裕柱在项目中的角色最为了解。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之前炉具的研发还能让他贡献些力量的话,那么在近期突破极限的努力中,尽管他同样是六级研究员,但其作用却微乎其微,甚至未必能超过八级技工。
这并非因为两人技术差距悬殊,毕竟他也算资深六级研究员,在304研究院也有不少经验,但每当何裕柱投入研究,他的思维与见解总能让黄宗兴有茅塞顿开之感,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对此,何裕柱直言不讳:“张兰教授,您来得正是时候,我们的最新炼化成果已经出炉,请您过目。”
何裕柱随即指向一旁的钢铁原料,这些原料正放置在称重器上,显示重量为80斤。
张兰教授看到这一结果,瞳孔明显收缩。
按照惯例,这样的炼化过程通常是从100斤原料开始,现在能剩下80斤,意味着炼化效率已达到80%!
张兰深吸一口气,再次看向何裕柱时,眼神中已满是赞赏。
她回想起一个多月前,何裕柱和黄宗兴送来炼化率为67%的炉具时,就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而当何裕柱当场宣布要挑战更高的炼化极限,目标甚至高达80%以上时,更是引起了广泛讨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