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荷的眼眶忽然发烫,她想起那半片枯叶上的“可唤故灵”,原来所谓唤醒,不是让魂魄真的归来,是让藏在纹路里的精神——对家国的爱,对文脉的守,对“山河春”的盼——在每个看到它的人心里发芽。
互动区里,孩子们正用彩笔在电子屏上画龙凤。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给龙的角上画了朵荷,给凤的尾上添了枝梅,说“这样它们就永远在一起了”。屏幕捕捉到她的画,与展台的龙凤纹重叠时,竟激发出道彩虹,引得众人惊呼。
老者说,这就是璞玉与碧玉想看到的——让龙魂凤魄不再只藏在青铜与青石里,而活在孩童的画笔里,活在年轻人的设计里,活在每个普通人的日子里。他指着展台旁的留言墙,上面贴满了便签:“愿龙魂永固”“祝凤魄长存”“生为华夏,何其有幸”。
闭展时,沐荷与临风站在展台前,看着龙凤纹的光影在暮色里渐渐柔和。合璧的宝物忽然轻轻震颤,青石板的龙纹里渗出点墨,青铜镜的凤羽上凝出滴露,墨与露落在展台的玻璃上,竟晕出“龙魂凤魄,薪火相传”八个字,笔迹与他们在石板和镜背上写的一模一样。
回程的路上,老者递给他们一个锦袋,里面是从原件上拓下的纹样。拓片的边角处,有行新添的字:“两世守护,一脉相承。”沐荷忽然发现,拓片的尺寸与诗滢轩的博古架严丝合缝,像早就为它留好了位置。
回到诗滢轩时,月光漫进画室,将拓片照得透亮。沐荷把拓片铺在案头,与《凰赋》手稿并排,忽然看见“以文为帆”的“文”字,笔锋里竟藏着龙纹的影子;“创意启航”的“创”字,捺脚处有凤羽的弧度。临风从包里掏出块新雕的玉佩,是用黄山青石雕的,上面刻着缩小的龙凤纹,龙首衔着荷,凤喙叼着梅,像把两世的牵挂都刻进了石头。
案头的传文匣又多了张字条,是那个画荷梅龙凤的小姑娘留的:“老师说,龙魂是勇气,凤魄是温柔,我们都要做这样的人。”字条旁边,放着她画的龙凤图,背面用铅笔写着“谢谢你们让它们活过来”。
夜深时,博古架上的青石板与青铜镜忽然泛出微光,龙凤纹的光影在画室里盘旋,像在与拓片上的新纹样打招呼。沐荷知道,所谓龙魂凤魄,从不是冰冷的金石,是璞玉刻刀下的坚守,是碧玉朱砂里的温柔,是两世的人用笔墨与生命守护的信念——就像此刻,这信念正顺着拓片的纹路,往新的日子里流淌,往孩童的笔尖上生长,往每个“愿山河春”的心里去。
晨光漫进画室时,第一缕阳光落在新雕的龙凤佩上,折射出的光斑在拓片上拼出朵并蒂的荷梅,花瓣上的纹路,既有青铜镜的古朴,又有电子屏的鲜亮,像个永远在生长的图腾。沐荷望着那光,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不过是让龙魂的刚与凤魄的柔,在时光里永远相守,让刻在金石里的字,变成写在大地上的诗,让百年前的“山河春”,终成此刻的“盛世安”。
喜欢沐雨荷风请大家收藏:(m.20xs.org)沐雨荷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