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荷的展位前,摆着那套民国课表与今日课表的对照图。最动人的是“实践课”一栏:民国时写“曲水流觞”,今日添了“VR体验”;过去的“观星”用星盘,现在加了“天文APP”,却在备注里都写着“需静心”。穿校服的男生指着备注笑:“原来不管用什么法子,‘心诚’才是最好的教具。”
暮色漫进学堂时,众人围着篝火唱新编的《众妙歌》,歌词里既有“关关雎鸠”的古韵,也有“星辰大海”的新声。老教授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偶,是用澜庭学堂的旧校服改的,娃娃手里举着块小木牌,上面刻着“新旧和鸣”,针脚里还沾着民国的桂花,像把八十年的香都缝了进去。
离开展会前,孩子们将写满心愿的桂叶挂在紫檀木匾上。有片叶子上写着:“想让璞玉先生看看,他的星盘会发光了”,字迹歪歪扭扭,却在“光”字的点画处,沾着点从青铜镜上蹭来的铜锈,像把两世的光都聚在了一起。
回程的路上,晚风卷着桂香追来,沐荷发间的银簪忽然轻颤,簪头的珍珠折射出的光,在暮色里拼出“众妙学堂”四个字,笔画间的荷纹与紫斑竹的泪痕缠成线,像把所有的牵挂都系在了一堂。临风从包里掏出块新雕的竹牌,上面刻着“一堂容两世”,竹纹里还沾着点篝火的灰,像把整个夜晚的暖都刻了进去。
回到诗滢轩时,院角的梅树已结满花苞,在月光里鼓着劲。沐荷将竹牌挂在传文匣旁,与青铜镜、《诗脉新篇》组成小小的“众妙角”,匣底的课表上,忽然映出幅新的图景:众妙学堂的讲堂里,穿长衫的与穿校服的围坐一圈,手里的书与平板拼成个圆,圆心处,璞玉的竹笔与孩子们的触控笔轻轻相碰,溅起的光在地上开出朵巨大的荷,花瓣上写满“知”“行”“乐”。
案头的青铜镜映着花苞的影子,镜背的凤纹与竹牌的刻痕在光里交缠,像璞玉与碧玉在轻轻颔首。沐荷知道,众妙学堂的故事才刚刚开篇——那些课表上的字、星盘里的光、吉他弹的韵,都不是静止的风景,是智慧的新蕊在绽放,是传承的新声在歌唱,是百年前的“诗与星”,终成此刻的“众妙一堂”。
晨光漫进画室时,第一缕阳光落在竹牌上,折射出的光斑在宣纸上拼出张新的课表,课程名里既有“古籍修复”,也有“AI写诗”,最末一行写着“心之所向,即众妙所往”。沐荷望着那光,忽然听见梅树花苞开裂的轻响,很细,却比桂香更有力量,像无数个求知的心跳,在往更宽的天地去——不是要分个新旧高下,是要让长衫认得校服,让竹简读得懂代码,像那株紫花,根扎在民国的土,花开在今日的风,永远朝着光的方向。
喜欢沐雨荷风请大家收藏:(m.20xs.org)沐雨荷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