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工坊的小周支起展台,展示着“石狮之光”系列文创:能发光的石狮书签,嵌着磷石粉的诗卷镇纸,刻着“镇文”二字的钥匙扣。有位白发老人买下个石狮摆件,底座刻着他祖父的名字——正是当年从火里抢诗稿的学生,“祖父说石狮的眼睛会说话,今天摸着这石,总算听见了:‘好好守着字,别让它们冷着’。”
观测站的老教授带着光谱仪来了,对着石狮的眼睛检测,屏幕上的光谱图里,竟能看见《凰赋》残句的字形,与璞玉手稿的笔迹完全吻合。“这是‘石载文光’。”老教授调整着仪器,“磷光的波长与墨迹的光谱共振,才会显出字来,当年的匠人,竟是位懂光学的诗人。”
暮色漫进书院时,众人围着石狮点燃祈福灯,灯影里的石狮忽然显得格外温润。沐荷将银簪轻轻放在石狮的嘴里,簪头的珍珠折射出的光,顺着石纹流进“荷”形槽,与荧光石的绿光融在一起,在雪地上拼出“两世相守”四个字,像把所有的牵挂都亮成了光。
离开展会前,老郑送给沐荷套石狮修复手册,最后一页贴着张泛黄的照片:民国时的澜庭书院门口,两尊石狮分立两侧,左边那尊的嘴里,隐约能看见支银簪的影子,与沐荷手里的这支分毫不差。“原来传说都是真的。”他摩挲着照片的边缘,“碧玉当年怕诗稿遭劫,真把簪子塞进了石狮嘴,说‘荷能护诗,诗能养石’。”
回到诗滢轩时,檐角的风铃还在轻响。沐荷将石狮摆在案头,与青铜镜、《诗脉新篇》组成小小的“守护角”。镜里的石狮影子与窗外的雪光叠在一起,竟在墙上投出幅新的影:现代的孩子们围着石狮读诗,穿青衫的璞玉与穿蓝裙的碧玉站在光影里,手里的诗卷与孩子们的课本连成条线,线的尽头,是颗正在发亮的星。
案头的石狮忽然轻颤,底座的磷光在暗夜里亮起,照见石纹里新显的刻字:“所谓守护,原是让每代人都接住那束光。”字迹是两世的笔锋交叠,像璞玉与孩子们的刻刀在石里握了手。沐荷知道,石狮之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那些石上的字、眼里的光、手里的簪,都不是沉默的守护,是文字的火种在传递,是诗的光芒在延续,是百年前的“狮守文脉”,终成此刻的“光贯古今”。
晨光漫进画室时,第一缕阳光落在石狮的眼睛上,折射出的光斑在宣纸上拼出尊新的石狮,鬃毛里缠着竹简书,嘴里含着银簪,脚下的基座刻着“永守”二字,像把两世的承诺都刻进了晨光里。沐荷望着那光,忽然听见石狮底座的磷石在轻轻发亮,很静,却比星光更有力量,像无数个守护的心跳,在往更远的岁月里去——不是要困着文字,是要让老石狮认得新课本,让磷光映得出新诗句,像这尊“镇文”狮,既带着清代的沉,也藏着未来的亮,永远在时光里,照着最暖的字。
喜欢沐雨荷风请大家收藏:(m.20xs.org)沐雨荷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