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荷站在渡海亭的碑刻前,忽然发现“八仙过海”的碑文里,“荷”字的写法与其他字不同,笔画里藏着朵极小的并蒂莲,与毓文雅珠的浮雕分毫不差。她用银簪轻叩碑石,回声在海雾里荡开,竟与传声琴的泛音形成共振,亭外的海浪忽然掀起丈高的水幕,幕上浮现出荷仙姑的身影,正将荷种撒向海面,种子落水处立刻长出成片的莲,花瓣上都印着“沐”字。
三、荷脉的传承
立冬的清晨,沐荷和临风跟着老道登上蓬莱阁的最高处。日出时分,海面上的晨雾凝成道金桥,桥上的光影里,荷仙姑的荷杖与沐荷的银簪在雾中重叠,杖顶的荷苞忽然绽开,飞出无数光点,落在丹崖山的每株草木上。老道说这是“荷脉认主”,当年荷仙姑离开蓬莱时曾预言:“千年之后,荷脉传人持璧而来,当续济世之愿。”
他们在蓬莱阁的钟楼里发现了更惊人的秘密。钟体的内侧刻着幅微型星图,与观星璧的星轨完全重合,钟摆的铁链上挂着块小木牌,写着“荷承古今”,木纹里嵌着的荷种与从丹崖山找到的“仙荷籽”完全相同。临风敲响铜钟时,钟声的频率竟让阁内所有与荷有关的文物同时震颤,包括沐荷的银簪和那卷“荷仙姑渡海图”。
离岛前,沐荷将半枚“仙荷籽”埋在了丹崖山的莲座旁,另一半装进贴身的锦囊。老道送他们到码头,递来本手抄的《荷仙药经》,其中“治心病方”一节写道:“以荷为引,以善为药,心若澄明,四海皆春。”书末的落款是“沐氏荷仙姑”,字迹与《沐氏家乘》里的记载如出一辙。
船开时,沐荷望着渐渐远去的蓬莱阁,忽然看见丹崖山的方向开出片粉色的荷,在初冬的海风中摇曳生姿。临风指着海面上的倒影,那些荷影与富春江的荷田在波光里连成片,像条跨越千里的荷脉。沐荷摸着锦囊里的荷籽,忽然明白所谓“仙境”从不是虚无的传说——它藏在荷仙姑渡海的船板里,在历代沐氏传人的血脉里,在每个心怀善意的人掌心,像那朵永不凋零的荷,开在古今的浪涛里。
暮色漫进船舱时,沐荷将观星璧贴在船窗上,璧面的星纹与海面的渔火连成句“荷脉永续”。她知道蓬莱的故事还没结束,就像荷仙姑当年种下的荷种,总会在合适的时节发芽,从富春到蓬莱,从古代到今朝,那些关于济世、关于善意、关于传承的故事,永远在时光里生长,像海面上的航标,照着后来人往更暖的人间去。
喜欢沐雨荷风请大家收藏:(m.20xs.org)沐雨荷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