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脉比血脉更执着。“荷禾在系统里对比不同时代的荷光数据,发现从唐代到当代,“荷仙座“射电波与地球荷池光影的共振频率始终保持11.1Hz的恒定值,这个数值恰是沐荷银簪的固有频率。当她将自己的荷光观测数据输入系统,数值突然波动到111Hz——与全球111个“希望荷池“同时绽放时的共振频率一致,“是我们的注视,让光脉变得更强。“
高瓴资本的“荷光区块链“新增“光脉节点“功能,全球用户可上传自己记录的荷光影像,系统会自动识别其中的“荷光基因“(与1981年富春江荷光的相似性)。目前已有条记录,其中叙利亚难民营的一位老人上传的1981年荷池照片(他当年作为交换生在中国拍摄),基因相似度达到99.9%,照片里的荷影里,竟能看见年轻的沐荷正在劳作,“是光把偶然的相遇,变成了永恒的记忆。“张磊在节点展示会上感慨道。
万荷堂的“光脉墙“由1111块光感玻璃组成,每块玻璃都能显示一个“光脉节点“的实时影像。当荷禾触摸标有“1981“的玻璃,整面墙突然切换成1981年6月22日的场景:富春江的荷池映着“荷仙座“的光,沐荷在池边给临风递水,两人的影子在水面连成荷形;而触摸“未来“玻璃,显示的则是百年后的火星荷田,荷光透过穹顶,在土壤上投射的星轨,与1981年的完全相同,“是光在说:过去、现在、未来,原是同一束光。“
四、永照人间
“荷光节“的庆典上,诗滢轩的万荷堂成了光的海洋。名参与者手持荷形灯,灯上贴着自己与荷的故事:有叙利亚女孩画的“荷光守护我家“,有荷兰花农拍的“星荷伴我入眠“,有哥伦比亚学者写的“荷光启迪真理“——当所有灯光汇聚,万荷堂的穹顶显露出完整的“荷光谱系“:从唐代梦荷点燃的第一盏荷灯,到1981年沐荷在荷池边的烛光,再到当代的星荷观测站激光,光脉如银链般贯穿千年,最终在“荷仙座“的星辉下凝成闭环。
“所谓荷光永照,不是光永远不熄灭,是总有人愿意传递这束光。“荷生已是满头银发,她给荷禾戴上自己当年的荷光徽章,徽章内侧刻着沐荷的话:“荷光在心里,不在天上。“话音刚落,全球111个“希望荷池“的荷灯同时转向“荷仙座“,灯光的折射角度与1981年6月22日未时的完全一致,池里的荷花突然集体盛放,花瓣上的光纹组成“永照“二字,与云帆的题字分毫不差。
高瓴资本的“荷光永续基金“宣布设立“荷光奖“,每年表彰用荷文化促进和平与理解的个人。首届获奖者是叙利亚的那位老人,他在领奖台上展示1981年拍摄的沐荷照片,照片经荷光处理后,竟显露出隐藏的荷语:“光不分国界。“老人说:“这张照片陪我熬过了战乱,是荷光告诉我,再黑的夜,也有星星和荷在发光。“台下响起的掌声,声波频率与1981年荷池的共鸣完全相同。
庆典的尾声,荷禾启动了“荷光远航“计划——将载有全球荷光数据的探测器送往“荷仙座“。探测器的外壳设计成荷形,表面镶嵌着1981年沐荷荷池的淤泥样本,内部的荷种基因库里,存着富春江“六月红“、叙利亚耐旱荷、荷兰耐寒荷等111种荷的DNA。当探测器升空的刹那,富春江的水面突然泛起19圈涟漪(对应1981),涟漪中心升起的光柱,与探测器的轨迹连成直线,像在给远方的荷,递去一束人间的光。
夜幕降临时,荷禾站在万荷堂的“光脉墙“前,看着1981年沐荷的影像与自己的影像在光中重叠。她突然明白“荷光永照“的真正含义:不是追求光的永恒,是让每个被荷光温暖过的人,都成为新的光源;不是把光锁在星河里,是让1981年的荷光、今日的荷光、未来的荷光,在时光里接力,照亮更多人的路。
就像此刻,穹顶的星图与池中的荷影交相辉映,沐荷的银簪在展柜里泛着微光,探测器正载着人间的期盼飞向星海——这束荷光,从唐代的烛火到1981年的阳光,从地球的荷池到宇宙的星辰,从来没有熄灭过,只是换了种方式,在更辽阔的天地里,继续照耀着,像在说:只要还有人记得荷的模样,记得光的方向,这束光就会永远亮着,照过万水千山,照进千秋万代。
喜欢沐雨荷风请大家收藏:(m.20xs.org)沐雨荷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