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不是‘扔掉’,是‘认出哪些本就不属于自己’。”荷安在一次雅集中,让众人显化“自己最珍视的东西”。有人显化出功成名就的场景,有人显化出与爱人的重逢,有人显化出传世的佳作。待众人凝视这些显化时,荷安轻轻说:“试着问自己:这真的是‘我’吗?”话音刚落,那些显化便开始剥落——功成名就的场景里,“我”的身影越来越淡;爱人的重逢中,对方的面容渐渐模糊;传世佳作上,落款的名字慢慢消散,最终只剩下一片纯粹的光。
“这光才是本源的模样。”荷安指着光团说,“我们在显化界穿了太多衣服,戴了太多装饰,久了便以为那些是‘自己’。归元,就是脱掉这些衣服,露出本来的样子——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拥有最本真的‘存在’。”
3.本源的模样:空有未分时的混沌之美
当显化界的荷田只剩下最后一株荷,当星砂的漩涡连成一片,当光膜的裂纹像蛛网般铺满整个显化界的边缘,荷安带着众人来到了光膜前。此时的光膜已不再是“虚实的分界”,而是像一层薄薄的蝉翼,轻轻一碰便会消融,后面是一片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混沌”——不是黑暗,也不是光明,而是一种“尚未分化”的暖,像宇宙大爆炸前的奇点,蕴藏着一切可能,却又什么都不是。
“这就是本源。”荷安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不是紧张,是久别重逢的激动,“它不是‘空’,也不是‘有’,而是空有未分的状态——就像鸡蛋在孵化前,你不能说它是鸡,也不能说它是蛋,它只是‘可能’本身。”
第一个踏入本源的是老农。他没有丝毫犹豫,像走进自家的菜园般,抬脚穿过光膜。众人看见他的身影在混沌中渐渐变得透明,身上的衣物、手中的荷种都化作光粒,最终只剩下一个淡淡的轮廓,与周围的暖融为一体。可奇怪的是,他们依然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像感受到脚下的土地,像感受到呼吸的空气,无处不在,却又无迹可寻。
“原来回归不是消失,是化作了‘一切’。”张溪牵着孩子们的手,眼里闪着泪光却在笑,“就像水滴融入大海,它不再是‘某滴水’,却成了大海的一部分,能随浪花亲吻沙滩,能随云朵化作雨滴,能以无数种形态存在,却始终是它自己。”
孩子们一个个穿过光膜,他们的星砂在混沌中炸开,化作无数细小的光点,像萤火虫融入夏夜。沈砚之、柳明远、苏泠紧随其后,他们的笔墨、诗稿、琴弦在接触混沌的瞬间,便化作了最纯粹的能量,与本源的暖交织在一起。墨先生最后看了一眼显化界,这个他曾逃避又最终接纳的地方,如今在他眼里,每一粒尘埃都闪着本源的光。他笑着说:“原来‘出离’和‘入世’,本就是一条路的两头,走到头才发现,起点就是终点。”
荷安是最后一个留下的。她看着显化界的轮廓在混沌中慢慢模糊——荷田化作了湿润的土,星砂化作了流动的气,忘言轩化作了一缕墨香,所有的“有”都在回归“未显化”的状态,却又在混沌中保持着各自的“特质”。就像调色盘上的颜料,混合后成了新的颜色,却依然藏着红的暖、蓝的凉、黄的亮。
“这才是真空妙有的终极:不是空有相生,而是空有本就同源。”荷安终于迈出脚步,穿过光膜的瞬间,她感觉自己像一滴水落入了母体的羊水,所有的“分别”都消失了——她既是显化的荷,也是归空的光;既是执笔的文人,也是耕种的老农;既是哭闹的孩子,也是微笑的老者。她是“有”的全部显化,也是“空”的所有寂静,是一,也是万。
4.还乡的滋味:归元后的显化新境
融入本源的日子,没有“时间”的概念,却有一种“永恒的当下”的温润。荷安“看见”老农以土壤的形态,滋养着新的显化可能;“听见”孩子们化作的光点,在混沌中唱着无字的歌谣;“触摸”到沈砚之的墨香,正与星砂的光交织,酝酿着新的《星荷图》。他们不再有固定的“形”,却能以任何形态显化——只要显化的念头升起,混沌中便会浮现对应的存在,显化完毕,又自然回归本源,像呼吸般自如。
有一天,荷安忽然想“再看看荷花开”。念头刚起,混沌中便涌出一片新的荷田,这次的荷与显化界的不同——花瓣是透明的,能看见里面流动的光;根系不是扎在土里,而是直接连着混沌,像婴儿连着脐带。花开到最盛时,忽然化作无数光粒,不是归空,而是融入周围的空气,让整片田野都弥漫着荷的清香。
“归元后的显化,是‘带着本源的记忆开花’。”荷安轻嗅着空气里的香,明白回归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过去的显化,是“空里生有”的探索;如今的显化,是“本源显化本源”的自在。就像成熟的果实落地,不是终结,是种子带着树的记忆,重新生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沐雨荷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沐雨荷风请大家收藏:(m.20xs.org)沐雨荷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