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捏着尝了尝,笑着点头:“比上次的还入味!走!我给你们安排了客栈,就在运河边,离我寻的铺面不远。”
客栈果然在运河边,是座两层的小楼,楼上的窗户正对着码头。傻妞趴在窗台上瞅,见画舫从楼下慢慢划过,舱里传来弹琵琶的声儿,软乎乎的,像。“这地方真好。”她回头瞅杨永革,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比咱古镇还热闹!”
“先歇一晚,明儿去看铺面。”杨永革把包袱往桌上放,从里面拿出装酱汤的陶罐,“这酱汤得好好存着,明儿去买口缸装上。”
第二日一早,周先生就来接他俩。铺面果然在运河边,三间青砖瓦房,门脸比古镇的宽,窗户是雕花的木格窗,擦得亮闪闪的。往里走是个小院子,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枝桠上还挂着去年的干石榴,红彤彤的。后院推开角门就是码头,比古镇的更规整,能停下小货船。
“咋样?”周先生笑着摇折扇,“前儿是卖胭脂的,掌柜的要回乡下,急着出手,要价五百两,我帮你们砍到四百八十两。”
傻妞蹲在院子的石榴树下瞅,见树根旁有口井,井水清得能照见人影,高兴得直点头:“就这个!咱买了!”她拽着杨永革的袖子,“你看这院子,摆晒架正好!后院还能卸豆干,比古镇方便!”
杨永革往屋里走,摸了摸门框——是结实的硬木,没遭虫蛀。又掀开铺地的青砖看了看,底下是夯实的土,不返潮,放豆干准保坏不了。他心里已有了数,回头对周先生说:“多谢周先生!这铺子我们要了,今儿就交定金。”
办契书时,傻妞捏着纸页的手直抖——从村里的小作坊,到古镇的铺子,再到苏州的青砖瓦房,她做梦都没敢想能走到这一步。杨永革见她眼尾发红,悄悄攥了攥她的手,指尖温温的。
付了银子,周先生留他俩去茶馆吃饭。苏州的茶馆比古镇的讲究,桌子是红木的,椅子上垫着软垫,窗外就是运河,画舫慢悠悠地划。菜也新鲜——有清蒸鱼,嫩得像豆腐;有炒虾仁,白生生的;还有碗汤,里面飘着嫩笋,鲜得人直咂嘴。
“尝尝这个!”周先生往傻妞碗里夹了块糕点,“苏州的定胜糕,甜糯糯的,寓意好。”
傻妞咬了口,糯米混着豆沙香,甜得舌尖发颤:“比咱村里的米糕好吃!”她突然想起啥,往杨永革手里塞了块,“咱也做!往豆干里掺点豆沙,做甜豆干!”
杨永革笑着点头:“成,等铺子收拾好了就试。”
吃完饭,周先生带着他俩在苏州府转。街上的人穿得讲究,妇人头上插着花,姑娘们梳着发髻,连卖糖人的担子都雕着花。傻妞瞅着啥都新鲜——见布庄门口挂着绣着花的绸缎,拽着杨永革就往里钻:“我要做件绣豆子的棉袄!”
杨永革拗不过她,只好让掌柜的扯了布,又请绣娘绣豆子,傻妞站在旁边瞧,看着针脚在布上慢慢爬,笑得嘴都合不拢。
回客栈时,路过家瓷器铺,傻妞又停住脚——铺子里摆着些小瓷盒,白生生的,上面画着花鸟。“咱买几个!”她指着盒子说,“装豆干正好!比木匣好看!”
杨永革买了十个,傻妞挨个摆在桌上看,哪个都舍不得放下。周先生笑着摇头:“傻妞掌柜的这是要把苏州的好东西都搬回去?”
“才不!”傻妞抱着瓷盒笑,“咱要在苏州做更好的豆干,让他们都知道‘豆香居’!”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忙着收拾铺子。杨永革带着从古镇雇的伙计搭晒架、修灶房,傻妞则去买酱缸、石磨,还去集市上寻好豆子——苏州的豆子比北方的圆润,磨出的浆更细,傻妞尝了尝,高兴得直拍巴掌。
周先生也常来帮忙,有时带些江南的香料,说:“往酱汤里加点点沉香,豆干更添层香。”有时带个懂行的木匠,说:“这柜子得做带屉的,放豆干不返潮。”
有天傍晚,傻妞正蹲在院里晾豆干,见个老妇人拎着篮子从门口过,篮子里装着些新鲜的荠菜。傻妞赶紧喊住她:“大娘!这菜卖不?”
老妇人笑着点头:“卖!姑娘要多少?”
“都要了!”傻妞把荠菜往盆里放,“咱做荠菜豆干!切碎了拌酱汤里,准香!”
老妇人见她实在,又多送了把春笋:“这个也给你!切了炒豆干,鲜得很!”
傻妞谢了老妇人,抱着荠菜往灶房跑,杨永革正蹲在灶前烧火,见她进来,赶紧往灶上的锅瞅:“又琢磨新花样?”
“嗯!”傻妞往锅里倒了点油,“荠菜豆干!江南的野菜,准好吃!”
荠菜切碎了,混着酱汤往豆干上抹,再放在灶上烤,香味飘得满院都是。刚烤好,周先生就来了,手里拎着坛酒:“我带了坛女儿红,咱尝尝!”
捏着荠菜豆干,喝着女儿红,运河上的风吹进来,带着水汽和柳花香。傻妞靠在杨永革肩上,往窗外瞅——月亮升起来了,照得运河水面亮闪闪的,画舫上的灯笼像串会动的星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镜头里的单身舞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