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需初九、九二,九三爻辞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初爻因最远于险,故于郊(旷远之地), 故君子处于旷远之地,仍安守其常,则无咎灾 也。如躁进犯难,则必灾至矣。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 恒,无咎,未失常也。
君子处下野不冒犯险难而行,复宜安处, 不失其常,保持恒静心亦不动,如虽不进而志 动,则不能安其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坎为水,水近则有沙,此二爻之位近险, 故需于沙。君子知渐近于险难,虽未至于害, 已小有言矣。此示言语之伤,至小者也。二爻 以阳爻居之,示人阳刚之才居阴柔位,守中正 之德,虽小有言语之伤,而无大害,终也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此寓,二位虽近险,而如以宽裕居中即 小有言语之伤,及终得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泥,逼近于水也。因逼近于险,而致寇难 之至,此居健体之上,有进动之象,苟非谨慎, 终致丧败也。
象曰:需于泥,笑在外也。自我致 寇,敬慎不败也。
三位居上险之最近,故云灾在外。此寇致 之因,实乃己之逼也。须敬慎小心,量宜而进, 则无丧败。义在相时机而动,戒之盛也。即盛 时须戒之象。
一、初九:需于郊——旷远之地的“恒心马拉松”
(一)爻辞结构解析
在古老的《周易》智慧体系中,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宛如一颗蕴含着深邃哲理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当这爻辞初次映入我们的眼帘时,它就仿佛是一位神秘的向导,为我们指明了一个特殊的时空坐标。
这里所说的“郊”,并非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简单的城市郊区。在古代的地理概念和文化语境中,它是城市与荒野之间那片充满着微妙气息的“暧昧地带”。想象一下,在那遥远的古代,城市是人类文明汇聚、秩序井然的地方,有着坚固的城墙、热闹的集市和密集的人群,是安全与稳定的象征;而荒野则是未知、危险与变幻莫测的代名词,那里可能有凶猛的野兽、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不可预见的灾难。而“郊”就处于这两者之间,它既不像城市那样能让人高枕无忧,人们在这里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防着来自荒野的潜在威胁;但它又不像荒野那样危机四伏,还未陷入水深火热的绝境,仿佛是一个天然的“缓冲区”。
再看初九这一爻,它是阳爻居阳位。阳爻在《周易》中代表着刚健、积极、主动的特质,就如同公牛一般充满着力量与活力。然而,初九却处于需卦的最底层,与上卦的“坎险”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坎险”在《周易》里象征着艰难险阻、危机重重。这就好比一个满怀壮志、充满力量的长跑运动员,虽然有着强大的实力和冲劲,但此时却处于漫长赛程的起始阶段,距离前方的重重困难还很遥远。在这种情况下,他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冲刺,而只能依靠“恒心”来支撑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进。因为只有保持恒心,才能在这看似漫长而平淡的起始阶段积累足够的能量,为应对未来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哲学内涵
时空辩证法 《周易》的智慧博大精深,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时空观,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世界的新大门。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郊野之地时,会发现它蕴含着深刻的时空辩证法。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郊野既不是象征着权力与安稳的“庙堂”。“庙堂”在古代是指朝廷、官府所在之处,是政治权力的中心,人们在这里享受着荣华富贵、地位尊崇,生活相对安逸稳定。而郊野则远离了这种繁华与喧嚣,它是一片相对空旷、自由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空间。同时,郊野也不是步步惊心的“深渊”,“深渊”代表着极度的危险和绝望,一旦陷入便难以自拔。郊野处于两者之间,有着独特的空间属性。
从时间的维度来讲,郊野见证了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它不像“庙堂”那样有着严格的时间秩序和规范,在“庙堂”中,人们的生活往往遵循着固定的日程安排和政治节奏;也不像“深渊”那样时间仿佛凝固在无尽的恐惧之中。郊野的时间是自由而舒缓的,它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韵律。《周易》通过对郊野这一特殊时空的描绘,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抽象派的时空地图,让我们明白世界并非是单一、绝对的,而是充满了相对性和变化性。我们应该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时空,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路径。
恒德的现代诠释
经济领域 在当今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经济领域,恒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初创企业就如同刚学走路的娃娃,在资源积累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它们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刚刚启航的小船,资金短缺、技术不成熟、市场份额小等问题如同汹涌的海浪,随时可能将其淹没。在这个阶段,初创企业需要像老僧入定一样保持战略定力,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和短期的利益所迷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机地脉道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机地脉道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