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离谱的是,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居然还能从这儿找到历史回响。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突破260万,录用比例达到70:1,这种激烈的人才选拔竞争,与古代科举确有功能性的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制度设计、价值取向、社会功能上有着本质区别:科举制度服务于皇权专制,考试内容局限于儒家经典;现代公务员考试则是服务于民主法治国家的治理需求,考察内容包括行测、申论等现代知识体系。把这种制度演进说成是卦象的“历史回响”,就像说当代航天技术继承了古代万户飞天的思路——虽有形式上的相似,却无实质上的传承。这种比附与其说是文化智慧,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滥用,它模糊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逻辑,也消解了现代制度创新的独特价值。
卦象的“玄幻哲学”
再瞧瞧卦象的自然哲学意蕴。“鹿饮溪水”能构建生态哲学,这说法乍一听挺有诗意。《周易集解》引虞翻注确实提到:“鹿,兽也,阳在下。性静顺,承五应二,故‘饮水’。”这里的“静顺”“知足”是古代易学家对卦象中阴爻特性的比喻,跟现代生态哲学风马牛不相及。中国古代确实有丰富的生态智慧,比如《孟子》“数罟不入洿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礼记》“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的物候观,但这些思想都基于对农业生产规律的总结,而非对卦象的神秘解读。把《周易集解》的动物比喻强行提升为生态哲学,就像把《诗经》“关关雎鸠”解读为动物保护宣言,虽有环保意识的加持,却违背了文本的原始语境。
日本“里山倡议”成了这卦象的现代诠释,这就更让人费解了。“里山”是日本传统的乡村生态系统,指山林、农田、河流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循环共生。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针对里山生态系统的破坏提出保护倡议,这是基于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科学主张。把这种产生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生态实践,说成是中国古代卦象的现代诠释,不仅忽视了日本传统文化自身的发展脉络,也矮化了现代生态科学的理论创新。更有意思的是,还要把溪水意象跟道家“上善若水”扯在一起。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对理想人格的比喻,强调的是谦卑不争的处世态度。当代环境伦理学确实从道家思想中汲取了生态智慧,但这种现代转化是建立在对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诠释之上,而非简单的符号对应。如果卦象真这么神通广大,连生态治理都能管,那现代生态学家们岂不是都该回家研读《周易》了?
“天火同人的能量转化”,这说法听起来就很有物理学味道。乾上离下的结构,在传统易学家那里,本是象征“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强调的是通过分类整合实现人群和谐。可现代解读偏要说这揭示了“刚健与光明的辩证关系”,还把董仲舒的宇宙观拉来垫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核心是“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通过天的权威来约束皇权,这跟能量转化有啥关系?西汉时期的宇宙观,无论是盖天说还是浑天说,都建立在直观观察的基础上,与现代物理学的能量概念风马牛不相及。这种跨时代的概念嫁接,好比用牛顿力学来解释《红楼梦》的人物关系,看似高大上,实则毫无逻辑关联。
更让人眼花缭乱的是,现代管理学的“外圆内方”理念、德国工业4.0战略,居然都跟这卦象扯上关系了。“外圆内方”本是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被现代管理学借鉴为领导艺术,强调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德国工业4.0则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战略,其核心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两者一个是东方传统智慧的现代应用,一个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最新发展,硬要用一个古老卦象把它们统一起来,除了显示解释者的联想能力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学术价值。这种“万能胶”式的解读方法,其实暴露了一种文化焦虑——既想证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又缺乏将传统智慧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真正能力,于是只好用牵强附会的方式,把所有光鲜亮丽的现代事物都贴上传统符号的标签。
社会治理的“梦幻路径”
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也挺有意思。“同人卦的危机应对智慧”,这标题就很吸引眼球。2020年全球抗疫确实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性,中国政府采取的“动态清零”政策,展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国际社会的疫苗分配、信息共享、医疗援助,则体现了团结合作的全球治理原则。这些实践都是基于现代医学科学、公共卫生理论和国际关系准则,是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性危机的经验总结。可非要把它说成是同人卦“同人于野,亨”的现代演绎,就有点太想当然了。《周易》原文的“同人于野”,强调的是超越宗族局限的广泛团结,这跟病毒变异规律、疫苗研发技术、流行病学调查等现代抗疫实践,除了“团结”这个抽象概念外,实在找不到具体的逻辑联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机地脉道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机地脉道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