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好比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炒菜的新手,千万不要急于展示自己的“颠勺绝技”。首先,你需要专注于调整火候,确保其恰到好处;同时,要稳稳地握住锅铲,掌握好翻炒的技巧。只有当这些基础都打牢之后,你才能够去思考是否要在众人面前展示你的“颠锅绝技”。
六二:职场"团宠",中庸才是王道
爻辞原文:黄离,元吉。
白话翻译:穿件"中庸色"(黄色),稳居C位,这波稳了!
现代版解读:团队里的"人形调和剂"
"黄"在古代是什么颜色?天子礼服的间色,五行属土,居中。放到职场,就是说这个人像奶茶里的珍珠——看着不抢镜,吸一口最是香甜;像会议桌上的中性笔——谁都用得顺手,没了还不行。
我之前待过一个项目组,组长是个"六二型选手"。方案讨论时,激进派喊"要颠覆创新",保守派喊"别乱改",他站起来说:"要不咱们先试点?成功了再推广,不行再调整。"结果项目既没翻车,又拿了创新奖。后来才知道,他私下做了二十页数据对比表,把两边的顾虑都照顾到了——这就是"黄离"的智慧:不极端,不站队,用中庸当"保护色"。
为什么"元吉"?因为"得中"就是"得人心"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翻译:为啥这么吉利?因为他懂"中间路线"的妙处。
在职场这个大舞台上,它可不是一场激烈的辩论赛,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分出胜负高低不可。你瞧那些备受部门喜爱的“团宠”们,他们哪一个不是深谙“两边都不得罪”这一职场生存之道的高手呢?
就拿小张来说吧,有一次他热心地帮新同事修改 PPT,结果却被老员工指责为“多管闲事”。面对这样的指责,小张并没有选择针锋相对地去争辩,而是巧妙地回应道:“我刚好学习了新的模板,顺便练练手而已啦。”这样一来,既解释了自己帮忙的原因,又避免了与老员工产生正面冲突,可谓是一举两得。
还有一次,小张在帮领导整理文件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些数据错漏。一般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直接向领导汇报这个问题,但小张却没有这么做。他深知直接汇报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他先找到了相关责任人,和对方核对了这些数据,并友善地说:“我担心您工作太忙,所以先帮您确认一下这些数据是否准确。”通过这种方式,小张既解决了问题,又给足了当事人面子,让对方感受到了他的善意和细心。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操作方式,比起那些一味地当“愣头青”、只知道直来直去的人,显然要高明得多、有效得多。在职场中,学会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善于化解矛盾,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赢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九三:中年不焦虑,学会"优雅退场"
爻辞原文:日昃之离,不鼓击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白话翻译:太阳快落山了还硬要蹦迪?不唱首《夕阳红》,就得天天唉声叹气,这波血亏!
现代版解读:中年人的"电量焦虑"
"日昃"是太阳西斜,放到人生阶段,就是"中年危机"。这时候的你,可能面临:升职遇到瓶颈,身体开始抗议,看着00后新人用"赛博朋克"的方式工作,自己当年的"办公神器"成了古董——就像用了五年的手机,充电变慢、内存告急、连微信都卡成PPT。
这时候有两种活法:一种是每天对着镜子叹气"我怎么又胖了",刷朋友圈看到年轻人旅游照就酸成柠檬精;另一种是约老伙计去钓鱼,边钓边说"这鱼比我当年钓的还精",转头教徒弟怎么调饵料,顺便把经验整理成文档——前者叫"大耋之嗟"(老年人的悲叹),后者叫"鼓击而歌"(乐观面对)。
我认识一位程序员大叔,45岁时公司要裁老员工,他没慌。白天带新人写代码,晚上在B站开账号教"Python入门",现在成了"职场转型博主",粉丝比公司老总还多。他说:"以前总觉得'老了就是累赘',现在才明白,'离'不是熄灭,是换个方式发光。"
象传点睛:盛极必衰是规律,聪明人会"留后手"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翻译:太阳快落山了,哪能一直亮着?该退场时就退场,才是长久之道。
这里所说的“久”并非指赖着不走,而是指懂得交接。这就如同接力赛一般,最后一棒选手的任务并非是不顾一切地拼命冲刺,而是要将接力棒稳稳当当地传递给下一棒选手。
在我之前的部门中,那位总监在退休前展现出了极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他不仅将客户资源表、项目进度表等重要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连自己常用的 Excel 函数也详细地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手册。如今,当新入职的员工遇到问题时,他们仍然会翻阅这本“宝典”,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机地脉道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机地脉道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