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教材:小王的“功劳簿翻车记”
我有个发小小王,当年在广告公司做策划,帮部门谈下个百万大客户。客户喜欢摇滚风,他熬了通宵做了套朋克主题方案,谈成那天非要拉着全公司开庆功会。PPT里全是他的特写,连客户说“这小子有想法”都被他截图发朋友圈。
结果呢?客户后期执行时挑刺,说“视觉和需求有偏差”。领导第一反应是:“他当时不是挺能耐吗?怎么落地不行?”小王百口莫辩,年底调岗去了边缘部门。
你看,初九的“酌损之”,损的是你的“表现欲”,保的是你的“长期口碑”。帮忙不是为了当“显眼包”,是为了让对方觉得“这人踏实,能处”。
九二:职场老鸟警惕——稳住!别为了表现丢了“中正”
九二爻辞:“利贞,征凶,弗损益之。”白话翻译:守住正道最划算,瞎折腾准翻车;别想着“我这么能,少了我肯定不行”,越界帮忙反而坏事。
人物画像:技术大拿老张的“越界翻车”
这爻对应的是团队里的“刚中”型选手——能力强、有主见,但容易飘。就像我司技术部的老张,C++玩得比键盘还溜,平时大家遇到bug都喊“张哥救我”。去年新项目启动,主管小李做了套方案,老张扫了一眼:“这架构太烂!并发量撑不住,我来重做!”
他熬了一周写出新方案,确实性能爆表。但汇报时,小李脸都绿了:“这是团队方案,你怎么能撇开大家改?”其他组员也在底下嘀咕:“抢功也不带这么狠的。”最后方案虽然通过,老张却成了“不合群的技术宅”,晋升名单里没他。
《象传》说“九二利贞,中以行志也”——守中正之道才是王道。九二阳刚居中,本就有实力,但“刚”过了头就成了“躁”。你以为自己是救世主,其实是在拆团队的台。
管理学视角:“刺猬效应”的智慧
心理学有个“刺猬效应”:冬天刺猬挤一起取暖,太近会扎到彼此,太远又会冷。最佳距离是“互相取暖又不受伤”。九二的智慧就在这儿——你有能力,但别急着证明;团队需要你补位时再出手,平时稳稳当当守好自己的“中正”,比瞎蹦跶管用一百倍。
想起之前看《令人心动的offer》,有个律师导师说过:“真正的高手,是让别人觉得自己重要。”老张要是学会“弗损益之”——不瞎改方案,而是私下跟小李说:“你这架构在XX场景可能有风险,要不要试试加个缓存层?”结局绝对不一样。
六三:社交天花板秘诀——圈子别太挤,专一才长久
六三爻辞最有意思:“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白话翻译:仨人凑一块儿,准有一个被冷落;一个人出门,反而能遇到同频的朋友。
社交现场:闺蜜局的“三人尴尬症”
这哪是算卦?分明是当代社交指南!
上周末我陪闺蜜阿琳组局,她非拉上共同好友小芸。饭桌上,阿琳聊起新追的脱口秀演员,小芸突然插:“我跟你们说,我家娃最近报了个钢琴班……”话题断得像被剪了的视频。阿琳尴尬地笑,小芸也没接话,剩下我夹在中间,假装刷手机掩饰。散场时,阿琳偷偷说:“下次不叫小芸了,没话说。”
这就是“三人行,损一人”——不是谁不好,是磁场不对。就像强行把油和水混一起,再怎么搅和都是两层。
反向案例:“一人行”的奇妙缘分
反过来,阿琳后来单约了另一个朋友小夏。俩人都爱追小众乐队,上次见面聊起新出的黑胶唱片,从下午三点聊到晚上十点,连对方家猫叫“鼓手”都知道。现在她们每周固定约一次“音乐下午茶”,阿琳说:“这才是真朋友。”
《象传》补刀:“一人行,三则疑也。”三人容易互相猜忌,一人反而纯粹。就像恋爱,三角关系为啥总闹得鸡飞狗跳?因为每个人都怕自己不是“唯一”。反倒是两个人踏踏实实谈恋爱,反而能磨合出默契。
心理学佐证:邓巴数的“社交上限”
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人类最多只能维持150段稳定社交关系。但真正能说真心话的,不过5-7人。六三的智慧,其实是让我们“损掉冗余”——与其在无效社交里消耗,不如专注经营几段“损无可损”的关系。
我有个同事小芸,以前总爱组“大趴体”,微信好友500+,却没一个能半夜陪她去医院的。后来她学聪明了,只和三五个同好深度相处,现在有个能陪她吐槽老板、一起攒钱旅行的闺蜜,日子滋润多了。
损卦总结:老祖宗的“减法哲学”,越简单越高级
《山泽损》表面讲“损”,实则是教我们“做减法”:
- 初九教“损功利心”:帮忙不图报,像春风一样自然;
- 九二教“损膨胀感”:有能力也守分寸,像刺猬保持距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机地脉道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机地脉道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