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烤炉旁,苏清教大家吹“叫卖哨”,卓玛却皱着眉:“我们藏族边民习惯转经,有时候听不见哨声咋办?”她灵机一动,从经幡包里抽出块黄布,系在烤炉的烟囱上:“黄布飘起来,就是预警,转经时抬头能看见!”苏清眼睛一亮,当天就给每个货摊发了块黄布,艾力还在黄布上印了个小烤炉图案,“一看就知道是咱口岸的预警布”。
傍晚的老榕树下,林熵教游客认“星图圈”,一个哈萨克斯坦的商贩指着地面的粉线摇头:“晚上天黑,看不见线!”执勤点的民警刚好路过,从车里拿出几盒荧光钉:“把钉安在粉线旁,晚上会发光,还不硌脚。”商贩们立刻动手,老王的五金车旁按了三颗,艾力的烤炉边按了两颗,连卓玛的酥油桶旁都按了一颗,“晚上收摊晚,有光心里踏实”。
最热闹的是“口岸防御赶集会”——那天正好是跨境贸易的大集,商贩们推着改装的手推车,卓玛的酥油桶盖贴在桶壁上,艾力的烤炉烟囱上飘着黄布,老王的五金车把缠着羊毛绳。模拟预警的哨声一响,汉族商贩往车后躲,藏族边民拽着经幡往榕树跑,维吾尔族老板推着货架挡在巷口,连外国商贩都跟着黄布的方向走。艾力烤了一炉“防御包子”,每个包子上都捏了个小星图,笑着喊:“吃了包子,记牢安全路!”
没过多久,口岸真遇到了一次险情——台风来临前,河谷里的熵能突然波动,老王的手推车把刚一发烫,他就推着车往老榕树挪,同时喊着“黄布飘起来喽!”艾力的烤炉烟囱上,黄布瞬间被风吹得猎猎响,他吹着“躲躲嘞”的短哨,还不忘把烤炉旁的荧光钉指给外国商贩看。卓玛拽着经幡跑的时候,还顺手把哈萨克斯坦商贩往榕树方向拉,“跟着我,看星图圈!”
整个过程只用了十分钟,巷子里的人全躲到了老榕树和执勤点,货摊虽然歪了几个,却没一件货受损。事后,那个哈萨克斯坦商贩特意找到三人,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黄布、哨子、星图圈,我都懂了,下次来还找你们学!”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到了周边的塔城口岸、伊宁口岸,商贩们骑着摩托车来学改手推车,边民们带着经幡来讨“预警黄布”的做法。口岸管委会干脆牵头,和邻国的口岸一起建了“跨境防御联盟”,老王还被请去给外国商贩讲课,拿着改装的手推车模型,连说带比划:“手一热,就往树那边走!”
总部发来消息时,三人正在收拾行李——下一站是沿海口岸古镇,要应对海运贸易和台风季。消息里说,边境口岸的“手推车防御法”“多语言图案预警”要被写进全国口岸的防御手册,连老榕树旁的“星图圈”,都成了跨文化防御的典型案例。
离开那天,口岸的人几乎都来送了。老王塞来一个缩小版的手推车模型,车把上缠着羊毛绳,温感胶的位置还涂了点金色;艾力的烤炉里,刚出炉的包子上,小星图还冒着热气;卓玛递来一条哈达,上面绣着黄布、哨子、星图圈的图案,“带着它去海边,就像咱口岸的人陪着你”。
跨境班车开动时,三人看见老榕树旁,老王的手推车正往巷口挪,艾力的黄布在风里飘,卓玛的经幡还在“哗啦”响——安全从来不是冰冷的规则,是商贩手推车上的羊毛绳,是烤炉旁的荧光钉,是老榕树上的星图圈,跟着口岸的烟火气,裹着不同民族的笑声,稳稳地护着每一个来这里讨生活的人。
喜欢寒月蛊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寒月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