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码头,苏清教大家敲梆子,漕运商贩李婶说:“芦苇丛太密,梆子声传不远咋办?”她指着芦苇丛里的空坛子:“把坛子扣在地上,梆子放在坛口敲,声音能传得更远!”苏清赶紧试了试,果然,梆子声透过坛子,连河对岸的芦苇丛里都能听见。
傍晚的石阶旁,林熵教游客认水位线,老船工王伯突然指着河面:“鱼要是往水面跳,就是要涨水,比水位线还早发现!”林熵赶紧把“鱼跃预警法”加进手册,还让孩子们当“鱼观察员”,看到鱼跳就跑去敲梆子。
最热闹的是“漕运防御赛”——船工们撑着改装的船篙比赛“找码头”,商贩们用漕运桶搭“屏蔽墙”,孩子们举着彩色布条指路,老张赢了比赛,捧着奖品(一把新船篙)笑:“这比赛比说教管用,连新来的商贩都懂了‘看灯笼、敲梆子、认石阶’!”
没过多久,河口遇到一次汛期——浮标灯笼漂向码头,梆子敲起“梆-梆”声,老张的船篙突然震动,铜哨吹起“短-短”声。他赶紧撑着船往老码头靠,还喊着河对岸的船工:“往石阶躲!”李婶把漕运桶搬到石阶旁,用刮板刮掉桶底的泥,把桶底的磁宝贴贴在石阶上;王伯看到鱼跳,让孩子们跑去敲梆子,整个码头忙而不乱。
汛期过后,泥沙堵了小半航道,但所有人都安全,漕运桶里的杂粮也没受潮。老张摸着船篙笑:“这篙子真是‘救命篙’,震的时候,我就知道该往哪走!”
消息传到周边的淮河河口、长江河口,船工们都撑着乌篷船来学,有的带船篙来改,有的学“浮标灯笼”的做法。古镇管委会牵头建了“河口漕运防御联盟”,还编了本《河口防御小册》,把“船篙预警”“鱼跃观察法”都写了进去,老张还被请去当“讲师”,给其他河口的船工讲实战经验。
总部发来消息时,三人正在收拾行李——下一个任务是“湖泊古镇”,要应对“湖面宽、风浪大、渔船多”的新挑战。消息里说,河口古镇的“船篙检测仪”“浮标灯笼预警”要被纳入“内河漕运防御标准”,连老船工的“鱼跃预警法”,都成了“自然预警”的典型案例。
离开那天,河口的人都来送了。老张塞来一把迷你船篙,篙杆缠着粗布,铜哨还能吹响;李婶给了个小漕运桶,桶底贴着磁宝贴;王伯递来个浮标灯笼模型,灯还能变绿变黄。“带着这些去湖泊,就像咱河口的人陪着你,撑篙时摸震动,看灯时认方向!”老张挥着手喊。
乌篷船开远了,还能看见老码头的石阶线在阳光下闪着光,浮标灯笼漂在河面上,老张的船篙靠在码头旁——安全从来不是复杂的设备,是船工手里的船篙、商贩的漕运桶、水面的浮标灯笼,跟着漕运的橹声,裹着泥沙的土味,稳稳地护着每一个靠河讨生活的人。
喜欢寒月蛊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寒月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