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屿的冰靴刚踩进积雪,兜里的小测温棒(阿焰送的)就撞响了小火把——冰川古镇的冰塔像立在雪原上的水晶柱,冰道绕着冰裂缝弯,居民阿雪正握着冰镐、裹着防寒毯巡冰,游客绑着冰爪往观景冰台走。突然,远处冰面传来“咔嗒”声,阿雪赶紧把冰镐扎进冰里:“这雪崩说来就来,冰裂缝藏得深易踩空,游客往冰坡挤,真遇低温连暖身的地儿都没有!”
这话点透冰川防御核心:要“防雪崩、防低温冻伤、防冰裂缝迷路”,得用居民天天用的冰镐、防寒毯、冰爪做文章,既不耽误破冰、采集(比如冰下苔藓),又能让居民和游客在冰原上靠“熟物件”攥紧安全。
他盯着阿雪的冰镐看半晌——镐头是耐寒钢做的,握柄是桦木包冰绒,是居民“探路的命根”。陈屿把测温棒里的震动零件拆下来,嵌进冰镐握柄,又在柄上缠了两层加厚冰绒(防低温冻手、防滑),镐尾拴了小铜铃(和之前工具同款)。绿灯时(冰面稳定),铜铃不响;黄灯时(冰面微裂),握柄轻震(像镐尖碰到薄冰,居民熟得很),铜铃“叮—叮”(提醒往冰屋旁的安全区躲);红灯时(雪崩预警),震动变急,铜铃“叮叮叮”(必须往观景冰台应急台跑)。“您握冰镐巡冰时手不离柄,震了就顺着铃声往安全区挪,不用停镐。”陈屿递过改好的冰镐,阿雪试扎两下冰面,笑:“比看冰裂纹方便,破冰不耽误,还能顾着毯里的暖宝宝!”
针对阿雪的防寒毯,他拆了火山的小火山石筐,取细铜丝织进毯芯(增强保暖性)——平时裹身防冷,雪崩时把毯子展开铺在冰面,铜丝能反光引救援;又在毯角缝了防冰雪布兜,装着迷你磁暴贴(用冰胶黏合,贴在冰屋墙上不掉)和“暖宝宝包”(遇冷自动发热,防冻伤)。“您裹毯巡冰,遇事贴好磁暴贴、拆暖宝宝,毯子就是‘安全毯’!”陈屿帮阿雪系好布兜,她裹了裹毯子:“比普通毯暖,沾雪不渗水,游客冻着时还能递过去!”
冰川的冰塔是“生命线”,陈屿和阿雪商量,在冰塔旁装了“雪崩预警灯”——绿灯常亮(安全),黄灯闪(冰裂预警,远离冰坡),红灯闪(雪崩风险,撤离)。“冰塔顺着冰道立,灯一亮,不管在哪个冰缝旁的人都能看见,比喊破嗓子快!”预警灯刚装好,阿雪在远冰坡都能看清,“这下不用跑遍冰道报信了!”
雪崩信号急,她在每段冰道旁的冰柱上挂了“三色预警布”(耐寒防水布)——绿布(安全,可正常巡冰)、黄布(预警,远离冰缝)、红布(紧急,往应急台跑);布角系了小铜铃,风一吹“叮铃”响(盖过风雪声)。“这布就是冰川的‘哨’,不管在巡冰还是观光,看布听铃就知该干啥。”苏清和阿雪一起挂布,居民们都点头:“比看冰裂纹识雪崩准,布一换色,就知道要躲险了!”
人群杂,她教大家“冰锣+方言喊号”双预警:观景冰台旁架着大冰锣(声音透风雪),黄预警时慢敲“咚—咚—”(提醒绑紧冰爪),红预警时快敲“咚咚咚”(往应急台跑);还让阿雪的爷爷学“喊号子”,用方言喊“往冰屋躲喽”,“居民听方言亲,游客听冰锣声也知道跟着跑”。苏清刚敲两下冰锣,冰道上的游客就往冰屋走,没人再往冰坡挤。
她还在观景冰台搭了“雪崩应急台”——用加固冰砖砌的高台(防积雪压塌),台边放着折叠冰梯(防滑),台上堆着防寒手套、热姜茶和防御手册,手册上印着“冰川雪崩逃生路”,用的是居民熟悉的“冰塔号+冰缝名”(比如“从3号冰塔往窄冰缝旁的冰屋跑,再上应急台”),阿雪翻两页就懂:“比画地图清楚,记着冰塔号就不会错!”
冰川认路靠“冰塔、冰屋、冰裂缝”——这些是居民天天见的老地方。林熵在冰面上刻了“箭头”(涂耐寒反光漆,覆雪后也清晰),每道箭头指向下一个安全点,比如“往3号冰塔”“往观景冰台应急台”。“您巡冰时看冰面箭头,就知该往哪躲,不用记陌生冰道名。”林熵指着箭头,阿雪点点头:“咱天天绕冰塔走,看箭头比看冰爪印还熟!”
风雪天暗,他找居民一起在冰缝旁嵌了“耐寒荧光石”(和之前同款,裹防冰雪胶),拼成箭头指应急台方向,“就算风雪遮天,看荧光石也能找着路,不用摸黑踩冰缝”。
针对游客,他在古镇入口的冰牌上画了“手绘逃生图”——绿色画安全区(应急台、冰屋),黄色画预警区(冰道),红色画危险区(冰裂缝、冰坡),旁边标着“从入口到应急台走8分钟”,游客一看就懂:“就算没导游,跟着图也能往安全区跑,不会踩错地儿!”
培训没在屋里开,全在冰道旁、冰塔下、冰屋前,居民和游客你一言我一语,把巡冰经验改成防御招。
清晨的冰道上,陈屿教阿雪试冰镐的震动,刚扎完4号冰塔旁的冰面,阿雪皱起眉:“握柄沾了冰碴,还是滑!”她从兜里摸出块干冰绒,缠在冰绒套外:“干冰绒吸冰碴,还能增强保暖,冻手也握得牢!”陈屿立刻照着改,后来所有冰镐握柄都缠了双层冰绒,成了冰川的“特色标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寒月蛊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寒月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