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屿的胶鞋刚踩进湿地的软泥,兜里的小救生圈(阿港送的)就撞响了冰镐铜铃——湿地古镇的芦苇船像漂在绿海上的柳叶,栈道绕着沼泽弯,居民阿苇正握着芦苇桨、挎着水草筐巡塘,游客踩着木桥往观鸟台走。突然,远处芦苇丛传来“哗啦”声响,阿苇赶紧把船桨插进泥里:“这沼泽说陷就陷,洪水涨得比跑还快,游客往深苇荡钻,真遇险情连抓的东西都没有!”
这话点透湿地防御核心:要“防沼泽陷溺、防洪涝突袭、防苇荡迷路”,得用居民天天用的芦苇桨、水草筐、木栈道做文章,既不耽误采菱、巡塘,又能让居民和游客在湿地里靠“熟物件”攥紧安全。
他盯着阿苇的芦苇桨看半晌——桨杆是老芦苇杆裹防水胶做的,轻便但易滑,是居民“探深浅的杆”。陈屿把救生圈里的震动零件拆下来,嵌进桨柄,又在柄上缠了三层水草绳(防滑还耐水浸),桨尾拴了小铜铃(和之前工具同款)。绿灯时(水深及膝),铜铃不响;黄灯时(水深过腰),握柄轻震(像桨尖探到软泥,居民熟得很),铜铃“叮—叮”(提醒往木栈道安全区躲);红灯时(洪水预警),震动变急,铜铃“叮叮叮”(必须往观鸟台应急台跑)。“您握桨巡塘时手不离柄,震了就顺着铃声往高处挪,不用停桨。”陈屿递过改好的船桨,阿苇试划两下,笑:“比看芦苇弯腰方便,探水不耽误,还能顾着筐里的菱角!”
针对阿苇的水草筐,他拆了海岛的细铜丝,织进筐壁(防水草划破)——平时装菱角、水草标本,陷沼泽时把筐倒扣在身上,铜丝框架能借浮力延缓下沉;又在筐耳缝了防水布兜,装着迷你磁暴贴(用淤泥胶黏合,贴在木栈道桩上不掉)和“充气浮囊”(拉绳即膨胀,防沉水)。“您挎筐巡塘,遇事贴好磁暴贴、拉开浮囊,筐子就是‘救生筏’!”陈屿帮阿苇系好布兜,他掂了掂筐:“比藤筐结实,沾泥不沉底,游客脚陷泥里还能递过去拉一把!”
湿地的木栈道桩是“生命线”,陈屿和阿苇商量,在桩上装了“水位预警灯”——绿灯常亮(安全),黄灯闪(沼泽预警,远离软泥区),红灯闪(洪水风险,撤离)。“栈道桩顺着塘边立,灯一亮,不管在哪个苇荡的人都能看见,比喊破嗓子快!”预警灯刚装好,阿苇在远观鸟台都能看清,“这下不用跑遍苇荡报信了!”
洪水来得急,她在每段木栈道旁的芦苇丛里插了“三色预警旗”(防水帆布)——绿旗(安全,可正常观鸟)、黄旗(预警,远离深水区)、红旗(紧急,往应急台跑);旗角系了芦苇哨,风一吹“呜呜”响(盖过水流声)。“这旗就是湿地的‘哨’,不管在巡塘还是观鸟,看旗听哨就知该干啥。”苏清和阿苇一起插旗,居民们都点头:“比看水纹识洪水准,旗一换色,就知道要躲险了!”
人群杂,她教大家“铜锣+方言喊号”双预警:观鸟台旁架着大铜锣(声音透苇荡),黄预警时慢敲“咚—咚—”(提醒别踩无标记泥地),红预警时快敲“咚咚咚”(往应急台跑);还让阿苇的奶奶学“喊号子”,用方言喊“往高栈道躲喽”,“居民听方言亲,游客听铜锣声也知道跟着跑”。苏清刚敲两下铜锣,浅滩的游客就往木栈道退,没人再往苇荡深处走。
她还在观鸟台搭了“洪水应急台”——用高木桩架的平台(防积水淹),台边放着折叠木梯(方便从泥地攀爬),台上堆着救生衣、干艾草(防蚊虫)和防御手册,手册上印着“湿地洪水逃生路”,用的是居民熟悉的“芦苇荡名+栈道号”(比如“从‘青苇塘’往3号高栈道跑,再上应急台”),阿苇翻两页就懂:“比画地图清楚,记着芦苇荡名就不会错!”
湿地认路靠“芦苇荡、木栈道、观鸟台”——这些是居民天天见的老地方。林熵在栈道桩上刻了“箭头”(涂防水防蛀漆,沾泥也清晰),每道箭头指向下一个安全点,比如“往‘白苇塘’”“往观鸟台应急台”。“您巡塘时看栈道箭头,就知该往哪躲,不用记陌生塘名。”林熵指着3号桩的箭头,阿苇点点头:“咱天天绕栈道走,看箭头比看太阳辨方向还熟!”
苇荡天黑早,他找居民一起在泥地边嵌了“防泥荧光石”(和之前同款,裹防污胶),拼成箭头指应急台方向,“就算傍晚采菱,看荧光石也能找着路,不用摸黑踩沼泽”。
针对游客,他在古镇入口的木牌上画了“手绘逃生图”——绿色画安全区(应急台、高栈道),黄色画预警区(浅滩),红色画危险区(深苇荡、沼泽区),旁边标着“从入口到应急台走6分钟”,游客一看就懂:“就算没导游,跟着图也能往安全区跑,不会踩错泥地!”
培训没在屋里开,全在栈道旁、苇塘边、观鸟台下,居民和游客你一言我一语,把巡塘经验改成防御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寒月蛊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寒月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