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号内部,时间被压缩到了极致,如同拉满的弓弦,每一秒都充满了金属摩擦的紧绷感。刺耳的全舰战斗警报如同死亡的倒计时,回荡在每一条廊道,每一个舱室。七十二标准时,这是血刃提供的、关于“守夜人”静默舰队主力抵达的最后期限。
在这令人窒息的压迫下,“火种计划”的推进,反而以一种近乎悲壮的效率疯狂加速。它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蓝图,而是变成了与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直接挂钩的、必须立刻执行的战略行动。
塔莉亚站在舰桥的战术全息台前,她的脸色依旧带着伤后的苍白,但眼神却如同经过淬火的星辰,冰冷而坚定。她的织缕感知一半维系着网络中林奇那摇曳的星芒与僵持的标记,另一半则紧密关注着“火种计划”最关键的执行阶段——首批“先驱方舟”的启航。
全息台上,分割的画面显示着不同星域的实时情况:
在数光年外一片荒芜的星云阴影区,三艘造型古朴、线条流畅、体积堪比小型城市的“先驱方舟”正静静悬浮。它们并非传统的战舰,更像是移动的生态圈与文明档案馆的结合体,外壳上覆盖着吸收雷达波和规则探测的特殊涂层,引擎接口处闪烁着即将进行超空间折跃的幽蓝光芒。这是完全由微光议会主导建造的方舟,承载着最完整的地球人类基因库、文明数据库以及基于微光网络和“初始之弦”共鸣优化的生态维持系统。
在另一片更加遥远、靠近“破碎王座”势力边缘的混乱小行星带,另外两艘风格迥异的方舟也已准备就绪。它们的造型更加粗犷,装甲厚重,表面可见明显的改装和武器加装痕迹,散发着血刃那特有的、混合了掠夺与生存主义的彪悍气息。这是根据协议,由“破碎王座”主导建造的方舟,虽然也包含了协议规定的人类基础基因和文明资料,但其内部结构和后续发展模式,无疑将深深打上血刃的烙印。
“所有方舟,最终自检完成。生态循环系统稳定,折跃引擎充能98%,导航坐标锁定,隐匿力场全功率运行。”李维的声音在频道中响起,带着高度紧张后的沙哑。
“火种计划指挥中心确认,启航指令……授权下达。”雷栋的声音沉稳,却蕴含着千钧之重。
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煽情的告别。在死寂的宇宙中,五艘承载着文明延续希望的方舟,如同悄然滑入深水的种子,引擎尾焰骤然亮起,撕裂了虚空,瞬间没入了超空间折跃产生的涟漪之中,消失不见。
它们将前往筛选出的、位于银河系不同旋臂、环境最优越的几颗候选类地行星。航程漫长,前途未卜,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个试图“格式化”一切的冰冷宇宙,最坚定的回答。
目送着代表方舟的光点在星图上消失,塔莉亚轻轻吐出一口浊气。第一步,迈出去了。无论未来如何,文明的星火已然散出。
然而,现实的危机并未因此缓解半分。
“根据血刃共享的情报和我们的被动监测网,‘守夜人’的三支静默舰队已确认突破同盟传统边境,正呈钳形姿态,利用超空间潜航技术,向我们所在的星域包抄而来。”马尔科姆调出了最新的战术星图,上面三个不断闪烁的猩红箭头,如同死神的镰刀,缓缓合拢。
“他们的战术特点?”雷栋问。
“极度依赖规则层面攻击和信息静默。”张雨轩快速汇报,“装备有大规模‘规则惰化场’发生器,能够瘫痪范围内绝大多数依赖规则运行的系统;擅长使用‘逻辑病毒’和信息洪流攻击,侵蚀目标舰船的AI和通信;舰队本身具备极高的隐匿性,常规传感器极难发现,直到攻击发起前一刻。”
这正是“守夜人”被称为“清理程序”的原因——他们不追求华丽的战斗,只追求最高效的“清除”。
“我们的应对策略?”塔莉亚看向雷栋和马尔科姆。
“不能硬拼。”马尔科姆直言,“无论是舰队规模还是科技层级,我们与‘守夜人’主力都存在差距,正面抗衡胜算渺茫。血刃的舰队会在侧翼进行骚扰和牵制,但指望他们死战不现实。我们的核心策略是:利用‘织网之结’边缘的复杂规则环境,进行机动防御和拖延,为……第二批次‘基础方舟’的启航,争取最后的时间。”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星图。在希望号后方,更遥远的、被多重引力陷阱和星尘云笼罩的区域,数十个更小的光点正在悄然集结。那是规模更小、造价更低、旨在扩大分布范围的“基础方舟”。它们的建造和发射,需要希望号作为核心指挥和掩护节点。如果希望号在此刻撤离或过早被摧毁,这些“基础方舟”将失去指挥,成功率将大幅降低。
希望号,成了必须钉在前沿的盾牌。
“维拉议员那边有消息吗?”塔莉亚问道。维拉一直在尝试秘密联络星海同盟内部可能的反对力量。
“联络已经建立,但回应……很谨慎。”李维回答,“有几个文明表示同情,并愿意在情报和少量非军事资源上提供暗中支持,但明确表示无法直接军事介入对抗‘守夜人’。‘静谧低语者’的清洗和‘守夜人’的恐怖,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异世装神明,但被全网直播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异世装神明,但被全网直播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