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SK9抑制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降脂药物,它通过抑制PCSK9蛋白的活性,增加肝脏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摄取和代谢,从而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宛如为肝脏降脂“助力加码”。PCSK9抑制剂的降脂效果非常显着,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40% - 70%,同时还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然而,目前PCSK9抑制剂的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并且,由于它是一种新型药物,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贝特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它可以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似调节脂质代谢的“指挥家”。对于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的患者,贝特类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但是,贝特类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肌肉疼痛等。在使用贝特类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烟酸类药物曾经也被用于降脂治疗,它可以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然而,大剂量使用烟酸类药物时,副作用较为明显,如皮肤潮红、瘙痒、胃肠道不适等,而且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其效果不如他汀类药物显着。因此,目前烟酸类药物在降脂治疗中的应用已经逐渐减少。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脂水平、心血管疾病风险、合并疾病以及药物耐受性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或联合用药方案,为患者量身定制“降脂药方” 。对于大多数高血脂患者来说,他汀类药物是基础治疗药物。如果患者单纯使用他汀类药物不能使血脂达标,或者存在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情况,医生会考虑联合使用其他降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等,以达到更好的降脂效果。
三、中医降脂理论与方法
中医虽然没有“高血脂”这个确切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可将其归属于“痰湿”“血瘀”“浊阻”等范畴。中医认为,高血脂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是身体内部整体失衡的外在表现。
从饮食方面来看,现代人生活条件优越,常常过度食用肥甘厚味、油腻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谷不能正常运化,聚湿生痰,痰湿阻滞脉络,从而引发血脂升高,就像河道被淤泥堵塞,水流不畅。情志失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导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进而影响脂质的代谢,仿佛交通堵塞影响物资运输。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也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引发高血脂。
基于这些理论,中医在降脂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优势,注重从整体出发,调整人体内部的平衡。
(一)中药调理
中医常用一些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来调理血脂,这些中药就像大自然赐予的“降脂法宝” 。例如,山楂,它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的功效,富含黄酮类、有机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如同给身体的“脂肪代谢工厂”加速运转。临床研究表明,山楂提取物能够显着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何首乌也是一种常用的降脂中药,它可以补肝肾、益精血,同时还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何首乌中的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可以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胆固醇的排泄,从而降低血脂,宛如为肝脏“减负”,减少胆固醇堆积。
泽泻有利水渗湿、泄热的作用,它能够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的代谢,降低血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泽泻提取物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动物的血脂水平,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如同为肠道“把关”,减少胆固醇摄入。
绞股蓝具有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它含有绞股蓝皂苷等成分,这些成分可以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脂。临床观察发现,绞股蓝制剂可以改善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指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好似调节血脂的“小能手”,改善血脂状况。
在临床应用中,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辨证结果,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配伍组方,以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实现“一人一方,精准降脂” 。比如,对于脾虚痰湿型的高血脂患者,常用的方剂有六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通过健脾益气、化痰祛湿来调节血脂;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则会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行气活血化瘀,改善血脂代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请大家收藏:(m.20xs.org)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