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糖:每3个月查1次空腹血糖,目标<6.1mmol/L;
- 血脂:每6个月查1次血脂(重点看LDL-C),目标<2.6mmol/L;
- 心电图/颈动脉超声:每年查1次,排查心肌缺血、颈动脉斑块等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五、常见误区澄清:改善失眠、护血管,这3个“错”别犯
1. “失眠了就吃安眠药,吃了就能好”
错!安眠药只能短期改善入睡困难,无法解决失眠的根本原因(如焦虑、脏腑失调);长期依赖安眠药还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血压波动,反而增加心脑血管风险。正确做法是“先调整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用药”。
2. “白天补觉能弥补夜间失眠,不影响健康”
错!人体的“生物钟”需要稳定的昼夜节律,白天补觉会进一步打乱节律,导致夜间更难入睡,形成“失眠→补觉→更失眠”的恶性循环;同时,白天补觉的睡眠质量远低于夜间睡眠,无法修复代谢和血管损伤,心脑血管风险依然存在。
3. “只有严重失眠才会伤血管,偶尔失眠没关系”
错!即使是“偶尔失眠”(如每周1-2次),若长期持续,也会逐渐打乱血压、代谢节律,增加心脑血管风险;尤其是“应激性失眠”(如因考试、工作加班失眠),若不及时调整,很容易发展为慢性失眠,进一步加重血管损伤。
六、思考题
1. 林女士因工作压力导致“思虑过度型失眠”,初期仅表现为入睡困难,后期逐渐出现血压升高;赵大爷因长期“早醒型失眠”未干预,最终诱发急性心梗。结合文中“失眠对血压、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为何不同类型的失眠(入睡困难、早醒)会从不同维度增加心脑血管风险?若你身边有一位因“睡前焦虑”导致入睡困难的朋友,你会如何帮他设计一套“助眠+护血管”的睡前1小时方案?
2. 中医认为长期失眠的核心是“心神不宁”,需通过“健脾、清肝、补肾”调理脏腑,而现代医学强调“改善睡眠节律、调节代谢与炎症”以保护心脑血管。请以“肝火扰心型失眠”为例,说明中医“菊花枸杞茶+内关穴按摩”的调理逻辑,如何与现代医学“降低交感神经兴奋、稳定血压”的目标相契合?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保护心脑血管有哪些独特优势?
喜欢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请大家收藏:(m.20xs.org)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