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临界高血压——“治未病+不妄作劳”的早期预防
患者基本情况:王某,男,30岁,互联网公司程序员,身高170cm,体重75kg(BMI 25.9,属于超重)。年度体检发现血压138/88mmHg(临界高血压),血脂正常,无血管斑块;平时经常加班(每周2-3次熬夜至凌晨2点),工作压力大,久坐不动,很少运动;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外卖(高油、高盐)。
中医辨证:气血不足、劳倦内伤(患者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导致气血耗损;工作压力大,导致肝气不舒)。
干预方案(基于《黄帝内经》理念):
1. 不治已病治未病:在血压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140/90mmHg)时进行干预,避免病情进展。具体措施包括:调整工作节奏,减少加班(每周不超过1次),保证晚上11点前入睡;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避免“久坐伤肉”)。
2. 不妄作劳,劳逸结合:每周进行3次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每次40分钟,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劳则气耗”);周末进行户外活动(如爬山、露营),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
3. 饮食调理:减少外卖摄入,每日自带午餐(以蔬菜、瘦肉、杂粮为主),避免高油、高盐食物;下午3-4点加餐(如水果、坚果),避免“饥饱失常”,契合“食饮有节”原则。
干预效果:2个月后复查,王某血压降至128/82mmHg,恢复正常;体重降至72kg,BMI 24.8(正常范围);工作状态改善,疲劳感减轻,情绪更加稳定。
案例分析:王某的临界高血压属于“未病”范畴,根源在于“劳倦内伤、饮食不节”。通过“治未病”理念提前干预,调整作息、运动、饮食,避免了血压进一步升高,甚至发展为高血压合并血管斑块。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黄帝内经》“预防优于治疗”的核心思想,为现代年轻人预防代谢性血管疾病提供了参考。
三、思考题
1. 《黄帝内经》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情绪调节能改善血压、血脂指标。结合本文案例,你认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应如何将“恬淡虚无”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情绪管理方法(如时间管理、压力疏导等),以预防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
2. 本文案例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季节养生理念对代谢性血管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显着。请结合现代医学对血压、血脂季节波动的研究,分析“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与现代慢性病管理体系(如定期监测、药物调整)如何实现互补,以提升疾病防治效果?
结语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并非脱离现实的“古代哲学”,而是与现代医学、心理学高度契合的“生命管理指南”。高血脂、高血压、血管斑块等代谢性血管疾病的发生,本质是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的外在表现,而《黄帝内经》“法于自然、和于阴阳、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这些疾病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系统性方案——从“食饮有节”调整代谢源头,到“起居有常”恢复生理节律,再到“恬淡虚无”调节情绪状态,每一项都指向“治未病”的核心目标。
在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传统养生理念的价值,将《黄帝内经》的智慧与现代医学、心理学相结合,构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健康管理模式,让两千年前的养生智慧为现代人的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喜欢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请大家收藏:(m.20xs.org)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