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论文:青年高血脂症患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饮食、运动、作息)的病例对照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国民饮食结构西化、久坐办公模式普及及熬夜文化盛行,我国青年人群(18-44岁)高血脂症患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数据显示,青年高血脂症患病率已达12.3%,较2010年上升7.8个百分点,且该群体因血脂异常引发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显着高于同龄健康人群。
中医理论中,青年高血脂症多属“痰浊”“湿阻”范畴,其发病与“饮食不节(肥甘厚味过量)”“劳逸失度(久坐少动)”“起居无常(熬夜伤阴)”密切相关——饮食失衡致“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运动不足使“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滞”,作息紊乱则“肝肾阴亏,虚火灼津成痰”。从心理学视角看,青年人群面临的学业压力、职场竞争易引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情绪失调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脂质代谢,形成“压力→情绪→生活方式失控→血脂异常”的恶性循环。
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设计,分析青年高血脂症患者饮食、运动、作息三类生活方式因素的暴露差异,明确关键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中医调理+心理干预+生活方式指导”的多维防控方案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确诊的青年高血脂症患者150例作为病例组,诊断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23年)》标准(总胆固醇≥5.2mmol/L或甘油三酯≥1.7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青年健康人群150例作为对照组,血脂指标均正常。两组均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疾病、遗传性脂质代谢异常、近期服用影响脂质代谢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及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调查内容与工具:
- 饮食因素:采用《中国居民膳食结构调查问卷》,记录每日脂肪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高糖食物(含糖饮料、甜点)摄入频率、膳食纤维(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总量、在外就餐频率(每周≥4次定义为高频率)。
- 运动因素: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版)》,记录每周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时长(<150分钟定义为运动不足)、久坐时长(每日≥8小时定义为久坐)、运动中断频率(每月≥3次定义为频繁中断)。
- 作息因素:采用《睡眠作息记录表》,记录每日睡眠时间(<7小时定义为睡眠不足)、入睡时间(>23:00定义为熬夜)、睡眠节律稳定性(每周≥3天作息波动>2小时定义为节律紊乱)。
- 心理状态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心理状态,SAS≥50分判定为焦虑,SDS≥53分判定为抑郁。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高血脂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研究结果
1. 两组生活方式因素对比:
- 饮食因素:病例组每日脂肪摄入量[(85.6±12.3)g]显着高于对照组[(52.4±9.7)g](t=22.86,P<0.001),高糖食物摄入频率[(4.2±1.3)次/周]显着高于对照组[(1.5±0.8)次/周](t=19.63,P<0.001),膳食纤维摄入量[(14.3±3.2)g/d]显着低于对照组[(25.6±4.1)g/d](t=23.57,P<0.001),在外就餐高频率比例(68.0%,102/150)显着高于对照组(22.0%,33/150)(χ2=72.58,P<0.001)。
- 运动因素:病例组每周中等强度运动时长[(82.5±21.6)分钟]显着低于对照组[(185.3±32.4)分钟](t=28.74,P<0.001),每日久坐时长[(9.8±1.5)小时]显着高于对照组[(6.2±1.1)小时](t=21.39,P<0.001),运动频繁中断比例(72.0%,108/150)显着高于对照组(25.3%,38/150)(χ2=76.42,P<0.001)。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请大家收藏:(m.20xs.org)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