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当现代医学遇上千年智慧,难治的病症会不会露出新的破解线索?”周三清晨的临床医学进阶课上,白大褂口袋别着支竹制钢笔的林教授刚走进教室,就抛出了个让黑板前几位学生直愣神的问题。台下,总抱着《外科学》啃的叶寒抬了抬眼镜,爱琢磨古籍的秦易摸了摸桌上摊开的《易经》,连总爱插科打诨的许黑都收了玩世不恭的神色——他们知道,今天要讲的“新型PCSK9抑制剂”,绝不止是份药理报告那么简单。
上周刚结束的临床观察数据就摆在讲台:32位常规他汀类药物无效的难治性高血脂患者,用了这种能“抓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新药后,两周内坏胆固醇平均下降47%,仅有2人出现轻微肌肉酸痛。可林教授没急着讲药效曲线,反倒转身在黑板写了“道法自然”四个字:“你们看这药的作用机制——不直接‘杀灭’胆固醇,而是修复身体自身的‘受体通路’,让代谢系统回归本应有的节律,这像不像道家说的‘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这话一落,原本记笔记的蒋尘停了笔,周游干脆把笔记本翻到了空白页,准备接住这场跨界的知识碰撞。
“先别急着记数据,我们先聊个‘平衡’的话题。”林教授指尖点了点黑板上的“难治性高血脂”,声音放得更缓,“为什么有的患者吃了最大剂量的他汀,坏胆固醇还是降不下来?就像秦易桌上那本《易经》里讲的‘泰极否来’,身体的代谢系统长期处在‘失衡’状态,单一药物强行干预,反而会触发‘代偿机制’——肝脏觉得胆固醇不够,反而会加速合成。”
秦易眼睛一亮,顺着话头接了下去:“教授,我之前看《周易·系辞》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血脂本身不是‘坏东西’,它是维持细胞膜、合成激素的‘阳’,而过量的坏胆固醇才是‘阴’?新药的作用,就是把这阴阳的比例调回平衡?”
“说得好!”林教授赞许地点点头,伸手拿过粉笔在“道法自然”旁边画了个太极图,“你看这PCSK9蛋白,正常情况下它会‘清理’多余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避免受体过多导致胆固醇过低——这是身体的‘自洽’,也就是道家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可有些患者的PCSK9基因变异,导致它‘过度清理’受体,就像太极图里阴鱼吞了阳鱼的眼睛,平衡被打破了,坏胆固醇才会在血管里堆积。”
叶寒这时推了推眼镜,提出了疑问:“教授,那从医学角度看,新药是怎么‘调’这个平衡的?它的作用原理和‘无为而治’好像有点矛盾——毕竟它是主动抑制PCSK9的活性。”
林教授笑了笑,从教案里抽出一张受体作用示意图贴在黑板上:“问得好!道家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做违背规律的事’。你们看这张图:新药是和PCSK9蛋白结合,不让它去‘攻击’受体——它没有改变受体的结构,也没有阻断胆固醇的正常合成,只是‘阻止了破坏平衡的因素’,让肝脏自身的代谢功能重新发挥作用。这就像《道德经》里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能乱翻乱炒,而是去掉干扰,让食材自己熟透。”
一直没说话的蒋尘突然举手,语气里带着点困惑:“教授,我上周跟着查房,看到有个患者用了药之后,虽然坏胆固醇降了,但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也稍微降了一点。这算不算‘平衡’里的小瑕疵?”
林教授走到蒋尘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变易’——《易经》64卦,没有一卦是永恒不变的,事物总是在动态中找平衡。新药的临床观察里,确实有3例患者出现好胆固醇轻微下降,但他们的血管弹性检测反而变好了。为什么?因为好胆固醇的‘好’,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它能不能‘运走’坏胆固醇。当坏胆固醇总量降下来,好胆固醇的‘工作压力’变小,数量稍减反而说明血管环境在改善——这就是‘易者,变也’,不能用单一指标判断平衡,要看到整体的动态变化。”
许黑这时突然插了句嘴:“教授,照您这么说,那以后看病是不是都得先算一卦?”这话逗得全班笑了起来,林教授却没反驳,反而认真地说:“许黑这话看似玩笑,却点出了个关键——《易经》不是算命,而是‘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就像我们看血脂报告,不能只看数字,要结合患者的年龄、血压、饮食习惯,甚至情绪状态——这和‘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的易理是相通的。比如这次观察里有个56岁的患者,一开始用药效果不好,后来我们发现他每天熬夜焦虑,肝酶偏高——中医说‘肝主疏泄’,现代医学也认为情绪会影响代谢酶活性。后来他调整作息,药效立刻上来了。这不是‘算卦’,而是‘整体观’,是道与医都认可的‘天人合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请大家收藏:(m.20xs.org)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