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这时在笔记本上画了个表格,一边写“PCSK9抑制剂”,一边写“道家思想”,抬头问道:“教授,那从哲学角度看,这种‘靶向干预’和‘整体调节’的结合,是不是对‘还原论’的一种补充?之前我们学的药理学,总爱把身体拆成细胞、分子,现在好像又往‘整体论’回归了。”
“周游这个问题,问到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上。”林教授走到黑板前,在太极图旁边写了“还原论”和“整体论”两个词,“还原论让我们看清了PCSK9蛋白的结构,知道它在哪一步‘捣乱’;而整体论让我们明白,这个蛋白不是孤立的,它和肝脏、血管、甚至人的情绪都有关联。这就像道家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既要看‘万物’(分子、细胞),也要看‘道’(整体规律)。这次的临床观察数据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同时服用中药调理(比如山楂、泽泻这类有降脂作用的药材)的患者,耐受性更好,肌肉酸痛的发生率比单用西药的低30%。这不是说中药比西药好,而是‘中西医结合’本质上是‘还原论’与‘整体论’的互补,是‘阴阳相济’的体现。”
叶寒这时又补充道:“教授,我查文献的时候发现,PCSK9抑制剂的研发过程中,科学家一开始想的是‘彻底阻断’PCSK9的活性,但后来发现完全阻断会导致某些患者出现神经毒性——这是不是也印证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太对了!”林教授加重了语气,“《道德经》里说‘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任何干预手段一旦‘过度’,就会偏离规律。我们最初在动物实验里,用基因敲除的方法让小鼠完全没有PCSK9,结果小鼠虽然血脂极低,但记忆力下降,甚至出现了动脉钙化——这就是‘阴过盛而阳不足’。后来调整策略,只‘抑制’50%-60%的PCSK9活性,反而达到了‘降血脂而不伤他脏’的效果。这就像《易经》里的‘谦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任何治疗都要留有余地,不能追求‘极致’,要给身体自我调节的空间。”
蒋尘这时翻了翻临床观察记录,轻声说:“教授,那对于那些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比如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他们的代谢系统天生就‘失衡’,这种情况下,是不是需要‘更主动’的干预?这和‘无为而治’会不会冲突?”
林教授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无为’不是‘消极’,而是‘顺势而为’。对于天生失衡的患者,他们的‘势’就是代谢通路的缺陷,这时候我们的干预不是‘违背规律’,而是‘弥补规律的不足’。就像这次观察里的那个12岁患者,他的PCSK9受体完全无法结合,坏胆固醇高达12.8mmol/L,我们用了双倍剂量的新药,同时配合血浆置换——这不是‘强行干预’,而是‘帮他建立新的平衡’。道家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医学也是如此,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只有‘适合’的方法。这就像《易经》里的‘变爻’,同一卦在不同时空下,解读和应对方式都要变,治疗方案也得跟着患者的具体情况‘变易’。”
许黑这时难得正经起来,挠了挠头说:“教授,我以前总觉得道家、易经这些是‘老古董’,今天听您这么一说,才发现它们和现代医学这么像。那以后我们看病,是不是得既懂药理,又懂点哲学?”
林教授闻言笑了,从口袋里掏出那支竹钢笔,轻轻敲了敲讲台:“许黑这句话,其实是今天这节课的核心。医学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药物,而是‘人学’——既要懂‘病’,更要懂‘人’。道家的‘慈悲’,易经的‘变通’,本质上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就像这次临床观察,我们不仅记录了血脂数据,还跟踪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个患者之前因为高血脂不敢运动,用药后能每天散步半小时,他说‘感觉身体轻了’,这个‘轻’,比任何数字都重要。这就是‘以人为本’,是道、易、医共同的追求。”
秦易这时把《易经》翻到“乾卦”那一页,轻声念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不是也能理解为:医生要像天道一样,不断探索医学的规律,而患者要像君子一样,主动调整生活方式,两者配合,才能达到‘平衡’?”
“说得太妙了!”林教授眼中闪过亮光,“医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阴阳关系’——医生是‘助’,患者是‘本’,只有‘助’与‘本’相和,才能‘阴阳相生’。这次观察里,依从性好的患者(按时吃药、控制饮食、规律运动),血脂达标率比不依从的高50%。这说明,药物只是‘外力’,真正的‘平衡’,还需要患者自身的‘内力’配合。这就像道家说的‘我命在我不在天’,不是说要违背自然,而是说要主动顺应自然,通过自身的努力,让生命回归平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请大家收藏:(m.20xs.org)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