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那封来自王贲老将军、盖着火漆印的密报呈递至御前时,已是深夜。皇帝身着常服,在灯火通明的御书房内细细阅罢,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沉默了许久。
密报中详实的战况、对谢景宸功劳的确凿描述,尤其是关于“黑水峪地穴”与“星陨珏”线索的汇报,像一块块沉重的砝码,压在了帝王心术的天平上。谢景宸擅自离京的抗旨之过,在这实实在在、甚至关乎国运的功劳面前,似乎显得不再那么不可饶恕。
皇帝心中清楚,谢景宸此举虽有违君命,却也是出于一片忠君爱国之心。若不是他及时送来情报,若不是他奇袭黑水峪挫败敌军阴谋,玉门关能否守住还是未知数,星陨珏更可能落入西域之手,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传旨。”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听不出太多波澜,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玉门关守军,按功论赏。镇西将军王贲,指挥若定,调度有方,加封太子太保,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五皇子李谦,监军辅佐有功,安抚将士得力,赐亲王双俸,额外赏良田千亩,府邸一座。”
他略作停顿,目光扫过下方垂首恭立的几位心腹重臣,缓缓道:“靖安侯世子谢景宸,虽行为有差,擅离驻地,触犯国法。然其心系社稷,于国难之际挺身而出,洞察先机,献策建功,力挫敌谋,于玉门关解围确有殊勋。朕念其忠勇可嘉,功绩卓着,着,功过相抵,前事不究。令其随王贲部,一同班师回朝,另有任用。”
这道旨意,如同一声敕令,宣告了笼罩在谢景宸和靖安侯府上空的阴云暂时散去。他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官职封赏,但“功过相抵,前事不究”这八个字,以及“班师回朝”的许可,已是当下最好的结果。这意味着他彻底洗脱了之前的嫌疑,赢得了巨大的声望,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光明正大地、风风光光地回到京城,回到那个与他并肩作战、苦苦支撑的盟友身边。
消息传到依旧被无形目光注视着的靖安侯府时,殷璃正在书房整理与沈墨往来的密信。当谢忠神色激动地将皇帝的旨意禀报给她时,她手中的狼毫笔“啪嗒”一声掉落在宣纸上,晕开一片墨痕。
一直紧绷的心弦骤然松弛,强忍多日的泪水终于不受控制地滑落,顺着脸颊滴落在衣襟上,却是喜悦与骄傲的泪水。她知道,他们成功了!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在重重困境之中,谢景宸凭一己之力,杀出了一条生路,也为他们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郡主,世子终于可以回来了!”谢忠也难掩激动之情,声音带着哽咽。这些日子,侯府上下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如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殷璃抬手拭去泪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中却依旧带着一丝清醒的警惕:“忠叔,传令下去,侯府上下不可过于张扬。景宸虽能回来,但京城的局势依旧复杂,李弘绝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还需谨慎行事。”
“老奴明白!”谢忠躬身应道。
接下来的半月,殷璃一边密切关注着边关大军班师回朝的动向,一边加紧整合京城的力量。她通过沈墨的暗桩,进一步联络了朝中忠于前太子的老臣,又与顾九章联手,暗中收集李弘的罪证,为谢景宸回朝后的布局做着充分的准备。她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更大的博弈还在后面。
半月后,凯旋的队伍终于抵达京郊三十里处的驿馆。按照朝廷规制,大军需在此休整一日,次日再入城受赏。
消息传回京城,百姓们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涌向城郊,想要提前一睹得胜之师的风采。朝廷也派出宰辅率领百官前往驿馆郊劳,一时间,驿馆外旌旗招展,鼓乐喧天,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次日清晨,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凯旋的大军从驿馆出发,缓缓向京城进发。队伍前方,是手持仪仗的禁军士兵,旌旗猎猎,锣鼓喧天;中间是身披铠甲、精神抖擞的边军将士,他们虽然面带疲惫,却个个眼神坚定,充满了胜利的自豪;队伍后方,是运送战利品和粮草的马车,缓缓前行。
京城百姓万人空巷,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道路两旁,商铺悬挂起红色绸带,孩童们追逐着军队的马蹄,手中挥舞着简易的小旗,口中高喊着“欢迎将士凯旋”的口号。酒楼茶肆的伙计们也纷纷探出头来,向队伍抛洒着花瓣和彩纸,欢呼声、喝彩声震彻云霄。
在队伍中,那个端坐于高头大马上的年轻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谢景宸身着一身洗得发白却依旧笔挺的劲装,腰间悬挂着那把陪伴他征战黑水峪的长剑,身姿挺拔如松。塞外的风沙磨砺了他的面容,让他略显清瘦,却也更显坚毅沉稳,眼神锐利如鹰,再也不见往日京城贵公子的青涩与浮躁。
关于他千里送信、智破敌谋、奇袭黑水峪的故事,早已被说书人编成段子,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此刻得见真人,百姓们更是激动不已,纷纷踮起脚尖,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我俩是专业的搅屎棍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俩是专业的搅屎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