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的荣耀如同镀金的袍子,表面光鲜,内里却爬满了看不见的虱子。谢景宸随西征大军班师回朝那日,京城万人空巷,百姓夹道相迎,欢呼声、喝彩声震彻云霄。街道两旁,商铺悬挂起红色绸带,孩童们追逐着军队的马蹄,手中挥舞着简易的小旗,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战胜外敌的喜悦。然而,在这片喧嚣与热烈之下,却涌动着冰冷的暗流。谢景宸骑在高头大马上,身着洗得发白却依旧笔挺的劲装,腰间佩剑,面容刚毅,接受着百姓的欢呼,心中却一片清明——他虽得了皇帝“功过相抵,前事不究”的口谕,暂时脱离了被审查的困境,但真正的较量,从未结束,只是在他踏入京城的那一刻,悄然转移了战场。
大军入城,直抵宫门。谢景宸随王贲、李谦等人入宫面圣,其余将士则在城外军营休整。宣政殿内,皇帝身着明黄龙袍,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战胜后的欣慰。他对西征将士的英勇表现大加赞赏,对王贲老将军的沉稳指挥、李谦的细心辅佐给予了高度评价。轮到谢景宸时,皇帝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许久,语气平和:“谢景宸,你擅离禁足之地,本是大罪。但念你心系家国,千里驰援边关,献策破敌,黑水峪一役居功至伟,朕便准你功过相抵,前事不究。”
“臣谢陛下隆恩!”谢景宸单膝跪地,声音清朗,心中却并无半分轻松。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朝堂之上的权力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果不其然,接下来几日,关于此次西征功臣的封赏之争,迅速成为朝堂的新焦点,亦是各方势力角力的延伸。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暗流汹涌。
镇西将军王贲加封太子太保,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太子太保虽为荣誉虚衔,无实际执掌,但位列三公之下,九卿之上,是对其一生戎马、忠君爱国的最高肯定,实至名归,无人置喙。五皇子李谦因监军有功,获赐亲王双俸,额外赏良田千亩,府邸一座。因其皇室血脉,且在西征途中表现沉稳,协调各方,安抚将士,这份赏赐也尚在情理之中,并未引起太大争议。
所有的目光,所有的争议,最终都聚焦在了谢景宸身上。他如同风暴的中心,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以枢密使张大人为代表的一部分老成持重之臣,率先发声。张大人须发皆白,面容严肃,手持玉笏,出列躬身道:“陛下,臣以为,赏功罚过,乃朝廷法度,不可偏废。谢世子此次驰援边关,献策破敌,确有功劳。然,其‘擅离职守、抗旨不遵’的行为,若不严惩,恐开恶劣先例。日后将士皆效仿之,君命如儿戏,朝廷法度何在?如今陛下已准其功过相抵,已是皇恩浩荡,臣以为,不宜再行封赏。”
张大人的话音落下,立刻有几位老臣附和:“张大人所言极是!朝廷法度,重于泰山,不可因一时之功而废。谢世子虽有功,但过亦不小,功过相抵,已是最优之选。”
“臣不敢苟同!”就在这时,吏部侍郎周大人出列,反驳道,“陛下,臣以为,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方是朝廷激励将士之道。谢世子洞察先机,于危难之际千里驰援,黑水峪一役,更是以三百铁骑突袭敌军精锐,挫败其夺取星陨珏之阴谋,若非其果断出击,玉门关之围岂能如此顺利解除?西域联军又岂能轻易退去?此等功绩,足以载入史册!若功不赏,何以激励天下忠勇之士?何以让臣民信服?”
“周大人所言甚是!”户部尚书李大人也站了出来,语气恳切,“更何况,谢世子带回了关于‘星陨珏’及西域势力真正图谋的关键情报,让朝廷得以提前防范,于国而言,此功更在退敌之上!若仅以‘功过相抵’了事,未免太过寒了忠臣良将之心!”
一时间,朝堂之上分为两派,一派主张重赏谢景宸,一派反对再行封赏,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互不相让。支持谢景宸的官员,或因与靖安侯府素有交情,或真心敬佩他的忠勇与胆识,或希望借此打击三皇子李弘的势力;而反对的官员,或坚守法度,或畏惧李弘的权势,或本身就是李弘一派的人,意图打压谢景宸。
端坐龙椅的皇帝面无表情地听着下方的争论,眼神深邃,让人猜不透他心中的真实想法。他的目光偶尔掠过站在武将队列中、神色平静的谢景宸,又扫过文官队列前列、眼观鼻、鼻观心的三皇子李弘,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李弘自始至终未发一言,仿佛这场关乎谢景宸未来命运的封赏之争,与他毫无干系。他身着亲王蟒袍,身姿挺拔,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平和,仿佛只是一个旁观者。但谢景宸心中却深知,这位三殿下越是沉默,背后的算计便越是深沉。他绝不会坐视自己凭借此次军功声望稳步崛起,成为他争夺储位的绊脚石。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果然,就在争论渐渐升温,看似要偏向封赏一方时,一位身着御史台官服的官员突然出列,手持玉笏,面色凝重,语出惊人:“陛下,臣有本启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我俩是专业的搅屎棍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俩是专业的搅屎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