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光光轨的支线延伸至第一万个未来星域时,苏念安(小)的长子苏承影已成为“寰宇万法阁”的阁主。这座悬浮在同源星上空的阁楼,收藏着从林默时代至今的所有守护术法——从林默的基础剑招、苏清月的星轨推演,到当代修士融合百域特色创造的新术,甚至包括孩童们在游戏中摸索出的简易防护阵,每一种术法都被记录在“同心卷”上,卷页边缘会随着灵力共鸣泛起微光。
这年的“万法会”,苏承影发起了“归心试炼”。他从万法阁的藏书中,选取了千种看似毫无关联的术法——有东陆的刚猛剑招,有西陆的柔和元素流,有外域的星核共振术,甚至还有冰原萨满的冻土符文,让亿域的守护者通过星核传讯,同时施展这些术法,观察它们在光轨中的能量轨迹。
“所谓万法,从来不是相互割裂的支流。”苏承影站在万法阁的观星台,望着光轨中交织的能量流,声音透过星核共鸣传遍寰宇。他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青岚寻常记》,书页上林默用剑穗划出的批注依稀可见:“剑可劈山,亦可绣花,关键在持剑之心。”
“你们看这处交汇。”他指向光轨中一道耀眼的光带,那里是东陆剑修的“裂岩斩”与西陆元素师的“柔水纹”碰撞之处,刚猛的剑气与柔和的水流并未相互抵消,反而融合成一道既能破障又能护人的新能量,“千年前的剑与当代的元素,在‘守护’这颗心上,找到了共通的频率。”
来自“杂合星域”的修士们尤为激动。这片星域的居民是百域移民的后裔,术法向来是“东拼西凑”的混合体,常被视为“不正宗”。此刻,他们看到自家传承的“剑符流”(剑修镇元文与元素符结合)与林默的基础剑招在光轨中完美共振,终于明白:所谓正宗,从不是固定的形式,是能否守住那份初心。
苏承影的女儿苏望舒(与先祖同名),这时刚满七岁,正坐在观星台的角落,用彩线将不同术法的能量轨迹图串成风铃。她的小手在图纸间穿梭,东陆的剑痕、西陆的星纹、外域的晶斑,在她手中渐渐连成一串,风一吹,图纸相撞,发出如星轨共振般的清响。
“爹爹,”苏望舒举起风铃,眼中映着光轨中的能量流,“这些线线绕在一起,是不是像太爷爷太奶奶说的‘一心’?”
苏承影笑着点头,将女儿抱到观星台边缘,让她的指尖轻触光轨的能量层:“是。林默太爷爷的剑再刚,也会为护一株幼苗收势;苏清月太奶奶的星盘再精密,也会为孩童的纸灯调整星轨。他们的术法不同,心却是一样的——让守护的光,恰到好处。”
试炼进行到第三日,光轨中的千种术法能量突然凝聚,在星空中化作一颗巨大的“心核”。心核的外层是流动的术法光芒,内核却只有朴素的镇元文与星盘纹,像万千繁花最终归向的根。更令人惊叹的是,心核中央浮现出两尊虚影:林默与苏清月相对而坐,男子手中的剑穗缠着女子的星盘边缘,两人正在用不同的术法,为同一株葡萄藤浇水,剑招的锐气与星盘的柔光在藤蔓上交融,催生出新的嫩芽。
“是先祖在告诉我们!”寰宇各地响起不约而同的欢呼。有年迈的修士对着虚影深深鞠躬,他们一辈子钻研术法,此刻才懂“万法归心”的真谛;有年轻的术者放下手中的典籍,望着身边需要守护的生灵,忽然明白技巧远不及心意重要。
苏望舒举着自己画的“心核图”,图中的心核里画满了小人——有挥剑的、有推演星盘的、有玩闹的,每个人的手里都牵着一根线,线的尽头系着一颗小小的星。“太爷爷太奶奶,”她对着虚影轻声说,“这样大家的心就不会散啦。”
虚影中的林默与苏清月同时微笑,剑穗与星盘轻轻晃动,将一缕柔和的光注入苏望舒的画中。画纸上的小人突然活了过来,牵着线在星空中奔跑,线的轨迹渐渐织成“守护”二字,与光轨中的心核遥相呼应。
试炼结束后,苏承影在万法阁的中央,立起了一块“归心碑”。碑上没有刻任何术法口诀,只刻着林默与苏清月的两句话:“剑随心走,盘逐意行”。每当有新的术法被收录,碑上的字迹便会亮起,将术法的能量转化为最朴素的暖意,提醒后来者:技巧会过时,心意却能永恒。
苏望舒渐渐长大,成了寰宇闻名的“心意使者”。她带着那块被虚影加持过的画,走访了亿域的每个角落,教那里的人们用最朴素的心意施展守护——在“贫瘠星域”,她教孩子们用拍手的节奏稳定灵脉,手掌相击的震动竟与古老的镇元文频率相同;在“冲突星域”,她让敌对的两族用各自的术法共同培育一株葡萄藤,藤蔓在两种能量的滋养下,结出了带着和解纹路的灵果。
“术法就像说话,”苏望舒在《万法新解》中写道,“有人说得多,有人说得少,但只要说的是‘守护’,对方就一定能听懂。林默太爷爷的剑与苏清月太奶奶的星盘,不过是用不同的语言,说着同一句‘我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云之上修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青云之上修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