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面团过干,分多次加入清水,每次5ml,揉至面团柔软有黏性(太干口感发硬,太湿易粘手);盖上保鲜膜,静置15分钟(让糯米充分吸收薯泥和糖液,口感更绵密,食材香味融合)。
3. 塑形与预处理:
- 案板上刷一层薄油(避免面团粘黏),取静置好的面团,分成10等份(每份约60g,大小适中,适合单手拿着吃);将每份面团揉成光滑的圆团,用手掌压成直径8cm、厚度1.5cm的圆饼(中间略厚,边缘略薄,避免加热后中间夹生)。
- 蒸盘铺一层油纸,将圆饼逐个放在蒸盘上,间距3cm(避免蒸制时粘连);在每个圆饼表面刷一层薄油(防粘同时增加光泽),撒上5g熟芝麻粉+5g黄豆粉(装饰用,增加香气,蒸制后颜色更鲜明);静置5分钟(让面团松弛,避免蒸后回缩)。
4. 二次蒸制定型:
- 蒸锅提前加水烧开,待水沸腾后,将蒸盘放入蒸锅中层,盖上锅盖,转中火蒸15分钟(蒸制10分钟时,观察糍粑是否膨胀,表面微微发亮即可);蒸好后关火,焖5分钟(避免温差过大,糍粑回缩,保持形状完整)。
- 取出蒸盘,放在冷却架上晾凉至微温(热食时软糯粘牙,微温时口感最佳,绵密不粘牙,适合货郎手持食用);待温度降至45℃左右,用毛刷在每个糍粑表面刷一层融化的麦芽糖(增加甜润感,也能避免粘连)。
5. 蘸料与包装:
- 准备一个小碗,混合剩余的熟芝麻粉、黄豆粉,制成蘸料(比例1:1,口感更丰富);将糍粑放入碗中,轻轻滚动,让表面均匀裹上蘸料(蘸料既能增加风味,又能避免糍粑粘手,方便携带)。
- 每个糍粑用油纸单独包裹(油纸剪成10cm×10cm的正方形,包裹时露出顶部的蘸料,方便食用),再用麻绳系成小束(每束5个,方便货郎挂在马背上)。
6. 成品特点:
- 糍粑呈淡紫色,表面裹着金黄的芝麻黄豆粉,入口先是蘸料的醇香,接着是紫薯的甜香,山药的粉糯与糯米的黏滑交织,麦芽糖的醇厚在舌尖慢慢散开,咽下去后胃里暖暖的,不粘牙不腻口,顶饿感十足。老周拿起一个,咬了一大口,笑道:“这糍粑软乎!赶路时吃一个,肚子不饿,身子也暖,比吃馒头强多了!”阿砚尝了一口,眼睛发亮:“姐姐,这比麻薯甜,还有紫薯的香味,师父画雪景时吃,肯定不冷了!”张掌柜的伙计来取麻薯时,尝了一个紫薯山药糍粑,当即跑回酒楼——半个时辰后,张掌柜提着食盒赶来,“晚星姑娘,这糍粑酒楼每日要八十个!客人吃了油腻的菜,配块甜糍粑,解腻又暖胃,比糖水糍粑还受欢迎!”这便定名为“晚星紫薯山药糍粑”。
三、糍粑换糖霜,暖香遍山坞
老周捧着紫薯山药糍粑,吃得嘴角沾着芝麻粉,“姑娘,这糍粑我换四十个!给村里的娃娃们每人一个,剩下的我赶路时吃,省得总饿肚子。”他从货箱里拿出两罐糖霜,还有一小袋核桃糖,“这糖霜是县城换来的,做点心能增甜;核桃糖是老字号的,香得很,给姑娘和谢小哥尝尝。”
晚星接过糖霜,打开罐子,清甜的糖香扑面而来。她用油纸包了四十个糍粑,分成八束,用麻绳系好,挂在老周的马背上,“老周,这点心你带回去,赶路累了吃一个,暖身又顶饿,不够了再来换。”
老周接过糍粑束,小心翼翼地固定在货箱旁,又从货箱里拿出一个小布偶,“姑娘,这布偶是给阿砚的,上次见他喜欢,特意给娃留的。”说罢,牵着马,“叮铃叮铃”地离去,马背上的糍粑香混着铜铃声,漫向山坞深处的村落。
阿砚捧着两个糍粑,放进画夹旁的布袋里,“晚星姐姐,我回去给师父送两个,师父吃了,肯定能画出《雪坞糍粑图》!”他蹦蹦跳跳地离去,衣角沾着的芝麻粉,落在石板路上,留下淡淡的香。
陈禾背着药篓赶来时,篓子里除了草药,还放着一小袋芡实,“晚星姑娘,谢大哥!今日的糍粑够不够?我带了些芡实,孙先生说芡实能固肾,配紫薯山药,既能暖身又能固肾,适合给老周这样赶路的人吃,免得路上受寒。”他尝了一个糍粑,点头道:“这糍粑软糯,老周他们走村串户,吃这个正好,我等下给村里的李奶奶送几个去,她近日总说胃里空。”
晚星接过芡实,笑道:“好啊,下次用芡实配紫薯,做些固肾的糍粑,给兄弟们,冬日里赶路也不怕冷。”谢景渊则在灶房煮起了紫薯山药茶,放入少许红糖,煮得茶汤紫红油亮,盛在粗瓷碗里,温温的喝一口,暖胃又暖身。
上午的阳光越来越暖,院中的石板上,晒着陈禾送来的芡实,旁边摆着刚做好的紫薯山药糍粑,淡紫色的糍粑裹着金黄的蘸料,像一件件带着甜香的小点心。晚星坐在木案旁,翻看着老周送的糖霜罐,谢景渊端来两碗紫薯山药茶,递过一碗:“冬日的点心,就该这般软糯暖身,既能填肚子,又能养胃,比啥都实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