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滤粉浆:将调好的粉浆用细网筛过滤一遍(去除未溶解的粉粒和杂质,使粉浆更顺滑,成品口感更细腻),过滤后的粉浆静置10分钟(让马蹄粉充分吸收水分)。
3. 熬制糖液(糖液浓度影响糕点的甜度和凝固效果):
- 混合糖和水:将白砂糖倒入另一个不锈钢盆中,加入剩余的400毫升清水(熬糖用的水),用木勺搅拌均匀,使白砂糖初步溶解。
- 熬制糖液:将装有糖和水的盆放在小火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防止白砂糖粘锅和糊底),熬至白砂糖完全融化,糖液微微沸腾(温度约100℃,无需熬成糖浆,只要糖完全融化即可),然后关火,让糖液稍微冷却至温热(约60℃,避免温度过高倒入粉浆时导致粉浆结块)。
4. 混合与调味(确保粉浆和糖液充分融合,口感均匀):
- 混合粉浆和糖液:将温热的糖液缓缓倒入静置好的马蹄粉浆中,边倒边用木勺快速搅拌(防止粉浆结块,确保糖液和粉浆完全融合),搅拌至形成均匀的稀粉浆(粉浆浓度以能缓慢流动为宜,用木勺挑起,粉浆能呈线状连续滴落)。
- 加入马蹄碎:将切好的马蹄碎末倒入粉浆中,用木勺搅拌均匀(确保马蹄碎均匀分布在粉浆中,每一口都能吃到马蹄颗粒)。
- 染色处理(可选):将调好的粉浆分成两份,一份约占总量的2/3,另一份约占1/3;在占1/3的粉浆中滴入1-2滴食用黄色素,用筷子搅拌均匀,制成淡黄色粉浆(颜色以淡金为宜,避免过深)。
5. 蒸制糕体(一层一层蒸制,火候和时间是关键,确保每层熟透且不粘连):
- 预热蒸锅:将蒸锅中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烧开(确保蒸盘放入后有足够的蒸汽,避免蒸汽不足导致糕点不熟)。
- 蒸制第一层(白色粉浆):取适量白色粉浆倒入涂抹好油的蒸盘中(倒入的量以能铺满盘底、厚度约0.5厘米为宜),将蒸盘放入蒸锅中,大火蒸5分钟(蒸至粉浆完全凝固,表面变得光滑透亮,用手轻轻触摸不粘手,即为熟透)。
- 蒸制第二层(淡黄色粉浆):取出蒸盘,待第一层稍凉(约1分钟,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第二层粉浆倒入后立即凝固,影响层次融合),倒入适量淡黄色粉浆,同样铺满盘底,厚度约0.5厘米,放入蒸锅中大火蒸5分钟,至完全凝固。
- 重复蒸制:按照“白色-淡黄色-白色”的顺序,交替倒入粉浆并蒸制,每次蒸制时间均为5分钟,直到蒸满5-6层(层数可根据喜好调整,层数越多,层次越分明;若粉浆不够,可适当减少每层的厚度)。
- 最后一层蒸制:蒸最后一层时,可适当延长蒸制时间至8分钟(确保整个糕体完全熟透,避免中间夹生)。
6. 冷却与脱模(确保糕点定型,方便切块):
- 自然冷却:蒸好的马蹄糕取出后,放在通风处自然冷却至室温(约1小时,热糕较软,冷却后会变得更有韧性,方便脱模和切块,若直接脱模,容易导致糕体破损)。
- 脱模处理:冷却后,用刮刀沿着蒸盘边缘轻轻划一圈(分离糕体和蒸盘,避免脱模时粘连),然后将蒸盘倒扣在案板上,轻轻拍打蒸盘底部,即可将马蹄糕完整脱模。
7. 切块与食用(切法均匀,食用时可搭配饮品):
- 均匀切块:将脱模后的马蹄糕放在案板上,用切刀切成均匀的小块(可切成正方形或菱形,边长约3-4厘米,切刀需锋利,避免拉扯糕体导致变形)。
- 成品特点:做好的古法马蹄糕,层次分明,白色和淡黄色相间,看起来清新雅致。咬一口,口感软糯Q弹,不粘牙,浓郁的马蹄清香和淡淡的甜味在口中散开,清爽爽口,回味悠长。客栈的老板娘闻到香味赶来,尝了一块后,赞不绝口:“姑娘,你这马蹄糕做得真是太棒了!口感爽滑,马蹄味十足,比我吃过的任何一家都要清爽,真是解暑的佳品!”
- 食用建议:食用时可直接吃,也可搭配一杯冰镇的绿茶或酸梅汤,更能凸显其清凉口感;若喜欢冰凉口感,可放入冰窖冷藏30分钟后再食用,口感更紧实、更清爽。
8. 补救技巧:
- 若蒸好的马蹄糕层次不分明,可能是上一层未完全凝固就倒入了下一层粉浆,下次需确保每层蒸至完全凝固后再倒下一层;也可能是粉浆浓度不一致,需保证两层粉浆浓度相同。
- 若口感过硬,可能是马蹄粉比例过高或蒸制时间过长,下次可减少马蹄粉用量,或缩短每层的蒸制时间;若口感过软不成形,可能是粉浆太稀或蒸制时间不足,需增加马蹄粉用量,或延长蒸制时间。
- 若味道太淡,可适当增加白砂糖的用量;若太甜,则减少白砂糖,或不加食用色素。
- 若糕体出现气泡,可能是粉浆未静置或搅拌时产生了气泡,下次粉浆调好后需静置10分钟,且蒸制前用勺子撇去表面的气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