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过滤与装盛(提升口感,去渣留沙):
- 关火后,取出陈皮纱布袋,用勺子按压纱布袋,挤出里面的陈皮汁(避免浪费香味);若喜欢细腻口感,可将部分煮好的红豆沙用漏勺过滤,留下细腻的沙浆,再与剩余的红豆混合(喜欢颗粒感可省略此步)。
- 将煮好的陈皮红豆沙分装到陶瓷碗中,每碗约200毫升,放至温热(避免烫口)即可食用;剩余的红豆沙倒入保温桶中,温度保持在60℃左右,方便顾客随时取用。
5. 成品特点:红豆沙绵密细腻,入口即化,带着淡淡的颗粒感;陈皮香浓郁却不抢味,与甜味融合得恰到好处,回甘明显;汤体稠滑不糊口,喝一口暖到胃里,手脚冰凉时喝一碗,全身都透着暖意,甜而不齁,老少皆宜。
三、甜汤暖巷,陈皮香透冬夜
第一锅陈皮红豆沙刚熬好,温润的甜香就混着陈皮的陈香飘出了后厨。林晚星盛了小半碗,吹凉后喝了一口——红豆沙在嘴里化开,陈皮的清香慢慢散开,最后还有一丝回甘,她忍不住转头对谢景渊说:“太好喝了!跟舅妈熬的一模一样,比我在广州甜品店喝的还香,肯定能卖得好!”
谢景渊也盛了一碗,用勺子舀起一勺看了看:“红豆煮得够沙,汤也稠滑,陈皮香刚好。今天降温,来喝热甜汤的人肯定多。”
话音刚落,店门就被推开了,带着一身寒气的张阿姨走了进来,一闻到香味就笑了:“晚星,你们这是做什么好吃的?闻着又甜又香,我在门口就闻到了!”
“张阿姨,我们新做的陈皮红豆沙,暖身子的,您要不要尝尝?”林晚星连忙盛了一碗递过去。张阿姨接过碗,吹了吹就喝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哎哟,这汤太舒服了!红豆沙细,陈皮香也正,喝着胃里暖暖的,比喝热水管用多了!给我再装两碗,我带回家给老伴也尝尝!”
上午十点多,店里渐渐热闹起来。有刚送完孩子的宝妈,点了一碗红豆沙配蟹壳黄:“早上送孩子冻得手疼,喝碗这个太暖了,陈皮味不冲,孩子也能喝。”也有穿着校服的学生,捧着热乎的红豆沙,小口喝着:“之前在广州旅游喝过这个,你们家的比那边的还甜一点,更好喝!”
最热闹的是傍晚,下班的上班族们排起了队。在附近写字楼上班的陈小姐,一下班就冲了进来:“我刷朋友圈看见有人晒你们家的红豆沙,特意过来的!我每到冬天就手脚凉,喝这个正合适。”她喝了一口就掏出手机:“我得给同事们推荐,这么冷的天,喝碗热甜汤也太治愈了!”
晚上七点多,美食博主苏晴又来了,这次还带了两个朋友:“晚星!我上次吃了蟹壳黄就惦记你们家,听说新出了陈皮红豆沙,特意带朋友来尝!”她盛了一碗,对着镜头展示:“家人们!你们看这红豆沙,多细腻!陈皮香特别浓,喝着不齁甜,冬天喝一碗暖到心坎里!老板用的是三年新会陈皮,赤小豆也泡了四小时,真材实料,喝着放心!”
九点多,打烊前最后一位顾客是住在附近的老爷爷,他拄着拐杖,慢慢走到柜台前:“小姑娘,给我装一碗红豆沙,要热的。我年轻的时候在广州待过,就爱喝这个,今天闻到香味就走不动道了。”林晚星连忙盛了一碗热的递过去,老爷爷喝了一口,眼眶都红了:“就是这个味道!多少年没喝到了,谢谢你啊小姑娘,让我想起以前的日子了。”
打烊时,两锅陈皮红豆沙已经卖空了,保温桶里干干净净。林晚星和谢景渊坐在窗边,手里捧着温热的红豆沙,看着窗外的路灯亮起,冬夜的寒风好像也没那么冷了。
“景渊哥,今天卖了30多碗红豆沙,好多顾客说要天天来喝,还有人问能不能做热的绿豆沙。”林晚星脸上满是笑意,“咱们现在有脆的、咸的、甜的,还有暖汤,不管顾客冬天想吃什么,都能找到合适的。”
谢景渊握着她的手,指尖带着暖意:“都是你愿意花心思,从泡红豆到刮陈皮,每一步都仔细,才能做出这么受欢迎的甜汤。接下来,咱们还可以根据顾客的反馈,加些莲子、百合,做陈皮莲子红豆沙,让选择更多样。”
林晚星点点头,看向窗外——冬夜的风还在吹,但店里残留的陈皮香和甜香,却让这个冬天变得格外温柔。她忽然觉得,美食最动人的地方,就是能把不同地域的温暖味道带到一座城市,用一碗热乎的陈皮红豆沙,驱散食客的寒意,也让“星语花坊”的烟火气,在冬夜里愈发浓郁。
她知道,他们的美食故事还在继续,每一款新吃食,都是他们写给食客的冬日告白,用温润的甜润,抵御寒冷,留下最温暖的味觉记忆。
喜欢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