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张大爷做了炖排骨、炒时蔬、蒸馒头,孩子们吃得狼吞虎咽。
有个孩子说:“苏叔,张大爷做的饭太香了,比城里的餐馆还好吃。”
张大爷笑着说:“喜欢就多吃点,下午教你们捏面塑,给你们露一手。”
苏明给孩子们夹菜:“多吃点,下午还有力气学手艺,想学啥我都教你们。”
下午,苏明领着孩子们去养老点,给老人们表演节目、唠家常。
孩子们给老人们唱歌、讲故事,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
有个孩子给王大娘捶背:“大娘,我给你捶捶背,你舒服点。”
王大娘点点头:“好孩子,真懂事,以后常来看看我们。”
苏明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孩子们来了,老人们也热闹,这才是过日子的样子。”
入夏后,天气越来越热,苏明给养老点的每个房间都装了蚊帐,还买了好多花露水。
他每天都去菜园摘新鲜蔬菜,给老人们做清爽的凉拌菜。
有个老人胃口不好,苏明就给她熬小米粥、煮鸡蛋羹:“大娘,你慢慢吃,喝点粥好消化。”
老人说:“苏明,你真是个细心人,有你在,我们太幸福了。”
苏明还组织老人们在院子里乘凉,给他们讲村里的新鲜事、老手艺的故事。
这天,苏明正在给老人们讲他年轻时学竹编的趣事,门口来了个陌生男人。
男人手里拿着个竹篮:“请问是苏明苏师傅吗?这是我爷爷当年跟你爷爷学编的竹篮,想让你修修。”
苏明接过竹篮,仔细一看,果然是爷爷的手艺:“你爷爷叫啥名字?我小时候听我爷爷提起过。”
男人说:“我爷爷叫李老栓,当年在村里插队,跟你爷爷学过竹编。”
苏明点点头:“想起来了,你爷爷当年学得可认真了,这竹篮我给你修好,保证跟原来一样。”
苏明用了两天时间,把竹篮修好了,还加固了边缘:“你看看,这样就结实了,还能再用几十年。”
男人接过竹篮,激动地说:“太谢谢你了苏师傅,我爷爷要是知道了,肯定很高兴。”
苏明笑着说:“不用谢,都是老熟人了,以后常来村里看看,带你爷爷来养老点住几天。”
入秋后,菜园里的蔬菜丰收了,黄瓜、西红柿、茄子,挂满了枝头。
苏明组织老人们和学员们一起摘蔬菜,一部分留给养老点,一部分送给村民和游客。
有个游客买了些西红柿:“苏叔,这西红柿真新鲜,比城里买的好吃多了。”
苏明说:“喜欢就多买点,都是自己种的,没打农药,放心吃。”
他还教游客们用新鲜蔬菜做手工,用黄瓜刻花、用胡萝卜雕小动物。
年底的时候,村里评选“乡村振兴功臣”,苏明又被推选上了。
村支书说:“苏明,你为村里做了这么多,这荣誉你当之无愧。”
苏明摆摆手:“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伙儿一起努力的结果。”
颁奖那天,苏明上台发言:“我就是个普通庄稼人,守着老手艺,照顾着老人们,只要大伙儿日子过得好,我就满足了。”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好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除夕夜,村里比往年更热闹了,养老点的老人们、工作室的学员们、城里的孩子和家长、爱心企业的代表,都聚在一起。
苏明家的院子里摆了几十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还有菜园里的新鲜蔬菜和手工点心。
张大爷举起酒杯:“苏明,我敬你一杯,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苏明站起来,双手举杯:“我也敬大伙儿!祝老人们福寿安康,祝学员们手艺越来越精,祝咱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酒杯碰撞的声音、孩子们的笑声、老人们的聊天声、朋友们的祝福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温馨。
刚过雨水,村里的风软了不少,养老点菜园里的菠菜冒出了嫩尖。
苏明早上起来扛着小锄头,想去给菠菜松松土,顺便拔拔草。
刚走到菜园边,就看见村口停着辆小轿车,下来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手里捧着个木盒子。
男人看见苏明,赶紧走过来:“请问是苏明苏师傅吗?我从网上看到您的故事,想让您帮我鉴个宝。”
苏明直起腰,擦了擦额头的汗:“鉴宝?我可不懂啥鉴宝,就会点老手艺。”
男人把木盒子打开,里面是个竹编提篮,样式看着有些年头了:“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想让您看看是不是老物件,值不值钱。”
苏明放下锄头,凑过去仔细打量,手指轻轻摸着竹篮的纹路。
“这竹编手法是‘一挑一压’,是咱本地几十年前的老手艺,你爷爷是不是当年在周边村里待过?”苏明问。
男人眼睛一亮:“对!我爷爷说他年轻时在邻村插过队,跟一位老艺人学过竹编。”
苏明点点头,又摸了摸竹篮的边缘:“你看这包浆,是常年用手摩挲出来的,不是做旧的,确实是老物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赌石:财色双收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赌石:财色双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