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矿冶全书》里的解毒方与《太初规则》做比对。发现很多方法殊途同归,比如 “草木灰合石灰解毒” 与 “灵草配钢渣固铅”,“明矾沉淀法” 与 “灵草富集术”,只是时代不同工具各异。窗外的风还在呼啸,卷起的矿渣打在板房铁皮上噼啪作响,他给小陈发去消息:“需要批矿渣花盆,用水泥混合矿渣压制,表面刻灵草纹样,既能做纪念,又能提醒人们污染的代价。”
第三天清晨,风停后的矿坑泛着奇异的赭红色。林羽乘升降机巡查,发现岩壁喷播区的灵草已长出 3 厘米高,根系像白色的网缠住岩石,郑教授说这是 “生物矿化的开始”。平台区的灵草叶片背面凝结着红褐色结晶,老马说这是 “草在排毒素”,就像人出汗排毒。工人们在矿坑入口竖起警示牌,红底白字写着 “每株灵草每天能吸 5 毫克铅”,旁边画着灵草的解毒原理示意图,像给参观者上堂无声的环保课。
生态修复馆的开馆仪式就在旧矿办公楼前举行。穿校服的孩子们捧着灵草苗,沿着石阶排成队,将幼苗栽进馆前的矿渣花盆。馆长给林羽颁发了 “大地医生” 证书,证书封面用的是矿渣再生纸:“要把灵草修复做成互动展项,” 馆长展开证书,“让参观者亲手操作重金属检测,知道污染治理有多难。” 周边学校的师生们带来了 “矿坑日记”,本子里贴着每天的土壤照片和灵草生长记录,厚厚的一摞像本正在愈合的病历。
中午的长桌宴摆在最高处的平台上。桌布是用灵草染的灰绿色,碗碟里盛着矿坑周边的特产:灵草炒鸡蛋、矿泉豆腐、野菌汤。老马端着酒杯站起来,对着矿坑的方向敬了三杯:“第一杯敬被炸掉的山,第二杯敬灵草,第三杯敬所有给大地疗伤的人。” 酒液洒在矿渣土壤里,很快被灵草的根须吸收,仿佛大地也在分享这份赎罪的喜悦。
下午的协调会确定了矿坑的长期修复方案。“要搞‘修复合作社’,” 赵工展示着分区图,“每个平台由个村民小组负责,每片岩壁落实给家企业,” 他指着图上的责任区,“就像当年的采矿队,分片包干才能见成效。” 郑教授补充道:“得每季度搞次‘土壤体检’,” 她晃了晃手里的测土仪,“不光测重金属,还要评估生物多样性,让数据见证大地的康复。” 林羽看着图上覆盖矿坑的绿色网络,突然觉得这哪里是矿坑,分明是城市的绿色伤疤,在阵痛中孕育着新生的希望。
离别的时刻,林羽收到很多特别的礼物。老马送的矿工安全帽,内侧刻着 “灵草为药,大地为膏”;郑教授给的重金属吸附曲线图,首页贴着片灵草叶标本;孩子们画的矿坑灵草图,背景是长满灵草的矿坑,坑底的积水里游着透明的鱼。赵工把块含灵草根系的矿渣送给林羽,断面的裂隙里嵌着墨绿色的根须:“这叫‘石与草的和解’,” 他眼里闪着光,“证明再深的伤害,也能被生命慢慢抚平。” 林羽摸着矿渣的粗糙表面,突然明白最好的离别,是留下能顺着时光与大地共同生长的希望。
夕阳西下时,林羽背着帆布包走上矿坑顶部。平台的灵草在晚风中连成绿色的波浪,石笼箱的影子在岩壁上投下斑驳的网,旧办公楼的墙上,居民们画的壁画渐渐清晰 —— 座开满鲜花的矿坑,坑底的湖泊倒映着蓝天白云,孩子们在草坡上追逐,笑声顺着矿道飘向远方。老马和赵工站在入口处挥手,身影被夕阳拉成两道魁梧的剪影,像两尊守护矿坑的石雕像。
工程车驶离矿坑时,林羽从包里拿出那块含根须的矿渣。裂隙的潮湿处,株灵草幼苗正安静地立着,根须已经钻进矿渣的微孔。车窗外,矿坑如只盛满绿色的大碗,碗沿的平台上,新栽的灵草在暮色里轻轻摇晃,向城市的方向伸出条条绿色的触须。他知道下一站的地图已在心里展开 —— 郑教授提到的城市垃圾填埋场修复项目正在等待,那里的污染更复杂,环境更恶劣,但只要带着这份让伤疤开花的信念,就没有什么地方不能长出春天。
暮色漫上车窗时,林羽给矿渣里的灵草浇了点水。水珠顺着裂隙的轨迹流淌,在矿渣中央汇成小小的水洼,倒映着远处亮起的城市灯火,像把整座矿坑的星光都装进了这方石质天地。他望着窗外掠过的采矿设备残骸,突然觉得所谓 “救赎”,从来不是遗忘过去的伤痕,而是那些能让生命在废墟中找到生机的勇气,就像这株灵草,哪怕只有矿渣的裂隙,也能长得执着而热烈。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