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的空闲,林羽跟着老张沿站场巡查。道岔区的转辙机锈成了铁疙瘩,手柄上的包浆却被无数只手磨得发亮,水塔的漏斗里积着雨水,倒映着灵草幼苗的影子。“北边的机车库还藏着辆解放型蒸汽机车,” 老张推开锈死的铁门,铰链的声响如老火车鸣笛,“当年这车头能拉 60 节煤车,现在正好给灵草当攀爬架。” 走过废弃的行李房,墙角的裂缝里长出丛野枸杞,红果在阴影里像散落的信号灯,“这果子能吃,” 老张摘颗放进嘴里,“以前扳道工巡道时就靠它解渴,比现在的功能饮料提神。”
傍晚的站场被镀上蜜糖色时,林羽和工人们忙着给蒸汽机车头搭攀爬架。角钢焊接的网格沿着烟囱蜿蜒而上,灵草幼苗的卷须已经开始试探性缠绕,“这车头的烟箱温度最高,” 崔教授用红外测温仪检测,数据显示表面温度比别处高 5℃,“刚好种喜温的灵草品种,就像给钢铁巨兽披件火焰纹绿袍。” 文保志愿者们则在给站房墙面的灵草搭牵引绳,棉线的颜色与砖缝浑然一体:“要让藤蔓顺着雕花生长,” 戴白手套的女生调整绳结,“既不遮挡图案,又能衬托纹饰,就像给老墙画水墨画。”
摄影爱好者们扛着相机来了。他们镜头下的站场灵草有种时空交错的美:灵草缠绕的铁轨如绿色动脉,蒸汽机车头的黄铜部件与翠绿叶片形成撞色,老张给灵草浇水时的剪影与老照片重合。“这些照片要做成站台日历,” 带广角镜的摄影师说,“每月配段站场故事,标题就叫‘铁轨上的春天’。” 林羽看着取景器里的画面,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锈蚀的时光重新上色。
夜里的站场格外静谧。林羽在调度室整理记录,笔记本上画满灵草与站场元素的共生方案:“蒸汽机车区:选耐高温品种,突出工业朋克风;候车厅区:选芳香型灵草,呼应‘花站台’历史;货运区:选匍匐品种,覆盖煤渣堆。” 窗外传来铁轨热胀冷缩的声响,像老火车在梦里喘息。他摸出手机给小陈发去设计图:“需要批轨枕花盆,用退役枕木切割打磨,保留道钉孔种灵草,就像给站场做时光胶囊。”
深夜的道岔区突然传来响动。林羽举着手电出去,光柱里惊起只衔着灵草籽的戴胜鸟,翅膀扫过信号臂板的声响如敲钟。他想起崔教授说的 “站场生态廊道”,突然明白这里不仅是人类的记忆场,也是野生动物的迁徙站。蹲在铁轨间看戴胜鸟消失在水塔方向,发现被鸟喙翻动的轨缝里,灵草的根系反而更发达 —— 原来历史与自然的意外相遇,能催生出更顽强的生命。
第二天清晨,木材加工厂送来了轨枕花盆。枕木断面的年轮清晰可见,道钉孔里嵌着陶土内胆,“按您说的文物标准做的,” 厂长用橄榄油擦拭木面,“保留包浆和使用痕迹,就像给时光做标本。” 林羽和老职工们将花盆沿站台摆放,每个盆里都种着不同品种的灵草,“这叫‘记忆花台’,” 他往土中埋入站台旧砖碎,“让灵草从历史里长出来,就像给旅客讲老站房的故事。”
崔教授的团队开始安装环境监测系统。传感器伪装成老式信号灯,红灯亮时表示湿度超标,“能实时监测站房微气候,” 她调试着数据终端,“灵草长得好不好,红灯说了算,就像给老建筑装健康监测仪。” 文保志愿者们则在制作 “铁轨植物志”,每一页都贴着不同灵草的标本,旁边印着对应的站场元素:“这是把生态修复做成文化传承,” 戴白手套的女生展示手册,“比单纯的植物标签有温度。”
中午的 “站场市集” 设在候车厅。林羽和居民们摆了个 “绿皮火车” 展台,用灵草编织的车厢模型里,装满用铁路零件做的花盆。老铁路职工们拉起手风琴,唱着《铁道兵志在四方》,孩子们围着蒸汽机车头的灵草攀爬架尖叫。陆工趁机展示他收藏的站场蓝图,1952 年的设计图上,竟预留了 “绿化缓冲带” 的位置,“原来当年的设计师早就考虑生态,” 他指着图上的虚线,“我们现在只是在完成前人的心愿。”
下午的垂直绿化在站房穹顶展开。林羽教大家用 “穹顶牵引法”,在琉璃瓦的间隙固定不锈钢挂钩,让灵草藤蔓顺着拱券曲线生长,“《营造法式》说‘穹顶植生,需循弧线,不违力学’,” 他往根部注射古树营养液,“既能遮挡烈日保护瓦片,又能形成绿色穹顶,就像给站房撑把遮阳伞。” 崔教授用超声波检测仪检查瓦片,数据显示有灵草覆盖的区域震动幅度减少 40%:“这叫‘生态减震’,” 她对比报告,“能减少台风对穹顶的破坏,比加固工程省钱。”
傍晚的雷阵雨突袭站场。林羽和工人们忙着加固穹顶的牵引绳,崔教授则检查监测系统的防水性能,雨水敲打玻璃穹顶的声音如鼓点,灵草的叶片在雨水中反倒更显鲜亮。“你看这排水系统多管用,” 老张抹着脸上的雨水笑,“当年为了应对暴雨,站场的排水坡度达 3%,现在刚好给灵草浇水,一点不浪费。” 雨幕中,铁轨间的积水倒映着灵草的影子,像无数绿色的火车在水中奔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