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日头晒得防护服发烫时,魏博士的检测仪传来好消息。经过生物降解的区域,环磷酰胺浓度降至 12mg/kg,灵草根系的坏死处冒出白色的新须,“你看,” 她展示电镜下的根系截面,“这些灵草的细胞壁能形成类生物膜结构,把药物分子锁在体外,就像给细胞装防护盾。” 孙工扛着段废弃的输液管走来,管壁的 PVC 材料已被化疗药物腐蚀出针孔,“技改部要把旧检测实验室改造成‘医废生态馆’,” 他用无菌袋封装好管子,“馆长想请你在馆内做灵草抗菌演示,既当展品又当教材,就像给公共卫生教育建实景课堂。”
午休的空闲,林羽跟着张姐沿处理流程巡查。灭菌车间的脉动真空灭菌器正在排气,压力表的指针在 - 0.08MPa 处稳定跳动,病理性废物暂存柜的紫外线灯发出淡蓝色的光,柜底的消毒垫渗出淡黄色的液体。“西边的医疗垃圾焚烧炉有处冷却区,” 张姐拨开缠绕的警示带,“烟气冷却后的温度刚好 35℃,适合种喜温的抗菌灵草。” 走过废弃的隔离病房,墙角的裂缝里长出丛蒲公英,白色的绒球被消毒风吹散,种子落在防护服上,“这草的汁液能抑制链球菌,” 张姐摘下朵花碾碎,“护士们值夜班被蚊虫叮咬,涂了就不会感染,比碘伏刺激小。”
下午的种植转向废气处理塔周边。林羽教大家用 “立体净化法”,在塔体的金属支架上固定防腐种植箱,箱内填着陶粒与椰糠的混合物,种上攀援型抗菌灵草,“这些陶粒能过滤废气中的颗粒物,” 他往基质里掺着纳米银粉末,“增强灵草的抑菌性能,就像给植物装抗菌涂层。” 魏博士用空气采样器检测,数据显示有灵草覆盖的区域,空气细菌总数比裸露处低 72%:“这叫‘生态抑菌’,” 她对比消毒记录,“能让车间的消毒间隔从 2 小时延长到 4 小时,比频繁用化学药剂环保。”
医学院的师生们推着实验车来了。他们要在缓冲区做 “灵草抗菌” 对照实验,左侧培养皿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疯狂繁殖,右侧添加灵草提取液的培养皿里,菌落被限制在直径 1.2 厘米的范围内。“这些数据要发表在《生态医学》期刊,” 戴护目镜的教授调试着恒温培养箱,“标题就叫‘药用植物对医疗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让更多人知道自然的防疫力量。” 林羽看着学生们给灵草叶片测量抑菌圈直径,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冰冷的防疫体系注入自然的疗愈力。
傍晚的雷暴让中心的备用发电机启动。林羽和医护人员们忙着加固种植箱的固定装置,魏博士则将检测样本转移到冷藏箱,雨点敲打生物安全柜的声音如鼓点,灵草的叶片在雨水中反倒更显青翠。“你看这雨水收集系统多管用,” 张姐抹着脸上的雨水笑,“当年为了应急消防,建了 800 立方米的蓄水池,现在刚好给灵草浇水,经紫外线消毒后比自来水还安全。” 雨幕中,灭菌器的排气口喷出的白雾与乌云交融,灵草在缓冲区连成绿色的屏障,仿佛雨水都被这绿意过滤成了无菌水。
负压食堂的晚饭加了道灵草炖鸡汤。灵草用的是抗菌型品种,炖出来的汤带着淡淡的药香,“这草得经过三次煎煮去味,” 负责配餐的营养师说,“主要是做个示范,证明抑菌物质也能安全食用,这叫‘药食同源’。” 魏博士从生物安全柜里拿出份检测报告,最新数据显示周边土壤的致病菌总数降至 1.5×102CFU/g:“达到安全限值了,” 她眼里闪着光,“再种两个月,就能在缓冲区种连翘,给医护人员做防疫茶饮。”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与《太初规则》做比对。发现很多理念可以互补,比如 “高压灭菌” 与 “灵草抗菌”,“化学消毒” 与 “植物降解”,只是技术路径不同。窗外的暴雨还在下,雨水顺着灭菌器的排水管流淌,经过灵草带后变得清澈,他给小陈发去设计图:“需要批防腐蚀种植盆,用聚四氟乙烯制作,能嵌在消毒车间的通风口,既不影响气流又能灭菌,就像给医废中心装绿色消毒器。”
深夜的感染性废物处理间突然传来响动。林羽穿好防护服出去,生物安全灯下惊起只误闯的蝙蝠,翅膀扫过紫外线灯管发出滋滋的声响,嘴里叼着的虫子身上沾着灵草的抗菌黏液。他想起魏博士说的 “微生物生态平衡”,突然明白这里不仅是污染物处理场,也是自然防疫的试验场。蹲在种植槽的边缘,发现被蝙蝠粪便滋养的灵草,抗菌肽分泌量比别处高 30%—— 原来适度的生物交互,能让草木的防疫能力更强。
第二天清晨,特种材料厂送来了防腐蚀种植盆。盆体的聚四氟乙烯材质能耐受 260℃高温,内侧的抗菌涂层含纳米氧化锌,“按您说的生物安全标准做的,” 厂长用强酸测试耐腐蚀性,“浸泡 24 小时无溶出物,比不锈钢盆更安全。” 林羽和医护人员们将种植盆嵌在灭菌器的排气口,种上薄荷与金银花的杂交灵草,挥发性物质随着蒸汽扩散,很快压过了消毒水的刺鼻味:“这叫‘气相抗菌’,” 他调整盆体角度时说,“既能利用废气余热促进挥发,又能随气流进行空间消毒,就像给车间装绿色灭菌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