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日头晒得钢渣地坪发烫时,韩博士的检测仪传来好消息。经过微生物处理的油库区域,石油烃浓度降至 520mg/kg,灵草幼苗的枯叶间冒出新绿,“你看,” 她展示电镜下的根系截面,“这些灵草的根毛能分泌表面活性剂,将油分乳化成小分子,方便菌群分解,就像给毒物拆分成小块。” 谢工扛着块废弃的钢板走来,板面上的轧钢纹路如波浪般起伏,“转型办要把旧轧钢车间改造成‘工业生态馆’,” 他用砂纸轻磨钢板边缘,“馆长想请你在馆内做灵草修复演示,既当展品又能科普,就像给工业遗产挂块生态牌。”
午休的空闲,林羽跟着罗师傅沿厂区巡查。废弃的炼钢高炉内部已搭起检修脚手架,炉壁上的耐火砖还残留着灼烧的痕迹,冲压车间的机床锈迹斑斑,工作台上还留着当年未完成的钢件。“西边的冷却水池有处渗水点,” 罗师傅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1995 年的《设备台账》记载‘水质偏碱但无重金属’,现在接的雨水刚好浇灵草。” 走过废弃的变电站,变压器的外壳缝隙里长出丛碱蓬,紫红色的叶片在碱性土壤里格外鲜艳,“这草能监测土壤酸碱度,” 罗师傅掐片叶子,“颜色越深说明碱性越强,比 pH 试纸还直观。”
下午的种植转向高炉周边的钢渣堆。林羽教大家用 “阶梯固渣法”,将钢渣堆按坡度分成三级,每级铺设土工格栅,格栅间填入改良土种植伴矿景天与东南景天的混播品种,“土工格栅能固定钢渣,” 他往土中掺着钢渣微粉,“灵草的根系可穿透松散钢渣,形成生物加筋层,就像给渣堆装绿色钢筋。” 韩博士用地质雷达检测,数据显示有灵草覆盖的钢渣堆稳定性比裸露处提升 50%:“这叫‘生态固渣’,” 她对比监测数据,“比喷混凝土加固更环保,还能降低扬尘。”
工业设计学院的师生们扛着工具来了。他们要在厂区做 “钢铁 - 灵草” 装置艺术,用废弃的钢条焊接成工业齿轮造型,齿轮的齿牙间种上垂吊灵草,阳光透过钢条的缝隙,在灵草叶上投下工业纹样的光斑。“这些作品要参加工业遗产双年展,” 戴安全帽的教授调试着焊接设备,“标题就叫‘锈色里的绿意’,让更多人知道旧厂房能重生。” 林羽看着学生们给灵草安装微型传感器,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沉寂的工业遗产注入自然的灵魂。
傍晚的雷阵雨突袭厂区。林羽和工人们忙着加固钢渣堆上的灵草种植网,韩博士则监测着土壤重金属的迁移情况,雨点敲打钢板的声音如战鼓,灵草的叶片在雨水中反倒更显鲜亮。“你看这排水多顺畅,” 罗师傅抹着脸上的雨水笑,“当年建钢厂时特意设计了 1.5% 的排水坡度,现在刚好给灵草洗去叶面的钢尘,一点不浪费。” 雨幕中,高炉的钢构在灵草覆盖下如绿色的巨人,雨水顺着钢渣堆的种植沟流淌,在冷却水池里汇成清澈的溪流,仿佛整个厂区都变成了工业与自然共生的博物馆。
晚饭在旧食堂的大圆桌吃,铸铁锅里的炖菜飘着灵草香,土豆的绵软裹着草木的清苦。李阿姨端来坛腌萝卜,坛子的泥封上印着 “2014” 的字样:“这是钢厂停产那年腌的,” 她给每个人夹菜,“那时候想着以后没了钢厂该咋活,现在种了灵草,总算看到盼头了。” 韩博士从恒温箱里拿出份检测报告,最新数据显示厂区表层土壤镉含量降至 65mg/kg:“达到工业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了,” 她眼里闪着光,“再种两年,就能在轻度污染区种经济作物,给居民增加收入。”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工业场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与《太初规则》做比对。发现很多智慧不谋而合,比如 “风险管控” 与 “灵草固毒”,“生态修复” 与 “植物净化”,只是技术路径不同。窗外的雨还在下,雨水顺着高炉的管道流淌,在钢渣堆间汇成细小的溪流,他给小陈发去消息:“需要批机床造型种植盆,用废弃机床零件切割焊接,涂覆防腐层,能嵌在旧车间的钢柱旁,既保留工业元素又种植灵草,就像给旧厂留个活记忆。”
深夜的厂区突然传来响动。林羽举着手电出去,光柱里惊起只夜鹰,翅膀扫过锈蚀的钢门,发出空洞的回响,嘴里叼着的虫子身上沾着灵草的黏液。他想起韩博士说的 “工业生态链”,突然明白旧工业区不仅是污染场,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蹲在钢渣堆的种植网旁,发现被夜鹰粪便滋养的灵草长得格外粗壮 —— 原来工业的坚硬与自然的柔软,能在黑暗里孕育出更顽强的生命。
第二天清晨,机械厂送来了机床造型种植盆。用废弃车床的卡盘做盆底,铣刀做盆沿,表面保留着原始的切削痕迹,“按您说的防腐标准做的,” 师傅用盐酸测试,“浸泡 24 小时无锈蚀,比陶瓷盆耐用。” 林羽和工人们将种植盆沿旧车间的钢柱排列,种上耐碱的灵草品种,金属的冷色与叶片的绿色形成强烈对比:“这叫‘工业记忆绿化’,” 他调整盆体角度时说,“既能提醒后人工业的历史,又能净化残留的毒物,就像给旧厂立绿色纪念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