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道观的道长们带来了 “道家镜湖修复方案”,厚厚的方案集用蓝布封皮,上面绣着镜湖的全景图。方案里详细记录了五行抑藻、脉调和、灵草养护的方法,还附了大量的检测数据和现场照片。“我们要把镜湖的经验推广到更多地方,” 来自青城山的道长说,“让更多被污染的湖泊,都能在道家智慧的指引下,重新焕发生机。”
晚饭的长桌宴摆在湖岸的八卦图中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桌布是用道家八卦图的布料制成的,黑色的线条在红色的布面上格外醒目;餐盘是粗陶做的,上面刻着灵草的图案;连筷子都是用湖岸的柳木做的,带着淡淡的木香。餐盘里盛着灵草炒鸡蛋、澄明草炖鱼、茯苓拌木耳,每道菜都带着水生草木的清苦,却又不失食材本身的鲜美。
宋工端着酒杯站起来,酒杯里盛着用镜湖水酿的米酒,酒液泛着淡淡的绿色。“第一杯敬玄明道长的智慧,没有您的指引,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第二杯敬灵草的坚韧,在浊湖中扎根,在藻毒中生长;第三杯敬所有让镜湖澄明的努力,不管是修复团队、道观弟子,还是村民们,都是镜湖的守护者!” 他说完,将酒液洒在灵草生长的淤泥上,那酒很快被根须吸收,仿佛镜湖与草木都在分享这份喜悦。
夜里的协调会确定了镜湖的长期管护方案时,窗外的月光正洒在湖面上。“要搞‘道俗共治’,” 宋工展示着责任分区图,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了道观、村民、修复团队的责任区,“道观负责脉监测,每月初一十五做‘脉诊断’;村民负责日常养护,每天巡查灵草生长情况;修复团队负责技术指导,每季度来做次水质检测。” 他指着图上的五行节点,“这三个主体,就像道家的‘三生万物’,三者合力,才能让镜湖的澄明长久保持。”
玄明补充道:“每月初一十五‘祭湖’,不是搞封建迷信,而是要举行‘敬湖仪式’,” 他晃了晃手中的桃木剑,剑身上刻着 “澄明守一” 四个字,“让大家在仪式中记住,镜湖给了我们生存的资源,我们就要回报它的澄明,不能忘了初心。” 林羽看着图上覆盖镜湖的绿色网络,忽然觉得这哪里是废弃镜湖,分明是道家 “天人合一” 的实践地 —— 灵草顺着湖脉生长,村民跟着草木劳作,道观伴着湖泊修行,每个人、每株草、每滴水,都在演绎着 “道生万物” 的循环。
离别的时刻终于到来时,林羽的帆布包已经被礼物塞满了。玄明送的镜湖玉牌,佩面中间嵌着晒干的澄明草叶,玉佩的纹路顺着镜湖澄明脉的走向,摸上去像在抚摸湖岸的轮廓;宋工给的水质改善曲线图,首页贴着片灵草叶标本,标本旁写着 “镜湖澄明,万物生长”,背面还记录着每天的检测数据;孩子们画的镜湖灵草图,背景是灵草缠绕的湖岸,天空中飘着道家的八卦云,画的右下角还歪歪扭扭地写着 “林羽哥哥,常回来”。
李叔把块嵌着灵草的 “脉石” 送给林羽时,眼里闪着光。那石头是从湖底的 “脉眼” 处挖的,石面上的水纹如澄明波光,灵草恰好长在 “坎” 位(属水),根系顺着水纹蔓延,像在石上画了幅微型的镜湖图。“这叫‘水草共生’,” 李叔轻轻抚摸着石头,“它证明再浊的湖泊,也能被草木澄清;再断的脉,也能被自然续接。你带着它,就像带着镜湖的澄明,不管到哪个湖,都能想起这里的故事。”
月光洒满镜湖湖岸时,林羽背着帆布包走出湖旁。石缝的灵草在晚风中连成绿色的八卦图,湖岸的五行镜湖盆如五颗绿宝石,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泵站旁的藤蔓灵草如绿色的帘幕,将镜湖与外界温柔隔开,只留下细细的水流声。玄明和宋工站在 “镇湖石” 旁挥手,道长的道袍在月光下泛着银辉,宋工的头灯如星点,像两尊守护 “澄明脉” 的雕像,静静地立在湖岸。
越野车驶离湖岸时,林羽从包里拿出那块 “脉石”。石缝的潮湿处,一株灵草幼苗正安静地立着,根须已经钻进石面的水纹,带着不屈的生命力。车窗外,镜湖的轮廓在夜色里如沉睡的湖泊瑰宝,灵草与藻泥的影子交织成八卦图案,向湖泊的每个角落扩散。他想起玄明道长提到的道家 “月湖” 遗址 —— 那里比镜湖更破败,藻毒更深,却也有着更古老的湖脉传说。
夜色漫上越野车的车窗时,林羽给 “脉石” 里的灵草浇了点湖水。水珠顺着石面的水纹流淌,在石中央汇成小小的水洼,倒映着远处的星空,像把整个镜湖的 “澄明脉” 都装进了这方石质天地。他望着窗外掠过的湖岸,忽然懂了 “道法自然” 的终极意义:不是复刻过去的美好,不是征服眼前的困境,而是像这株灵草一样,在天地间找到自己的位置,顺应自然的规律,用温柔的坚持,一点点化解浊与毒,最终与万物共生,与天地合一。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