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拿起一个玉米面窝头,温热的触感与阳石的温度相合,咬下一口,清甜里带着微暖;再拿起荞麦面窝头,微凉的口感与阴石的寒凉呼应,微苦中透着清润 —— 原来最寻常的吃食里,也藏着阴阳的平衡,就像这窝头的冷热、甘苦,看似对立,实则互补,共同滋养着人的生命,就像太极坛的阴阳石,看似分隔,实则相依。
巳时?人坛相融,动静相济
村民们在坛上忙活,阳石边的人劈柴担水,动作刚劲;阴石边的人择菜缝补,动作柔和。林羽注意到,劈柴的人每劈三下,择菜的人便会抬头望一眼,仿佛有无形的节奏在协调彼此的动作 ——“这是‘人坛相感’,” 太极道长指着众人,“阳动到极处,自会寻阴静;阴静到极处,自会盼阳动,就像钟摆,左到极处必向右。”
孩子们在坛心玩游戏,一会儿追跑打闹,一会儿静坐听风,动静之间毫无滞涩。林羽望着他们,突然觉得所谓 “太极”,不过是生命的自然节律 —— 动与静、刚与柔、喜与悲,从不需要刻意调和,就像钟摆的左右,自有平衡的法则。就像这太极坛上的人们,看似各有分工,实则在无形的节奏里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平衡图景。
午时?日悬坛心,阴阳相抱
日头正中时,阴阳石的阴影在坛心交叠成圆。阳石的影与阴石的影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石缝里的阴阳草也朝着圆心倾斜,叶片交织成网 —— 这是《玄志》记载的 “阴阳相抱”,每日此时,对立的两极会在中心交融,显 “太极归宗” 之象。
太极道长将阴阳石上的水同时倒入坛心的凹处,两色水在凹里旋转,很快交融成一色,“这便是‘和实生物’,” 他指着旋转的水,“阴与阳,不是你灭我,就是我灭你,而是相融生新物。” 坛婶端来两盘菜,一盘辛辣的辣椒炒肉放在阳石,一盘清淡的凉拌黄瓜放在阴石,众人夹菜时,自然地交替着取,没人刻意安排,却吃得阴阳调和。
林羽夹起一块辣椒,辛辣的刺激让气血上涌;再夹一筷黄瓜,清爽的滋味让气息平复,突然懂了 “阴阳调和” 的真意 —— 不是消灭对立,而是在对立中找到平衡的节奏,就像饮食的酸辣、动静的交替、昼夜的轮回,都是在相互激荡中维持着生命的活力,就像这坛心交融的水,失去了原有的颜色,却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未时?云过日移,阴阳消长
乌云漫过日头时,坛上的光影开始变化。阳石的光渐渐减弱,阴石的影慢慢变淡,石缝里的阴阳草也随之调整,阳面的叶片微微收拢,阴面的则渐渐舒展 ——“这是‘阴阳消长’,” 太极道长指着石上的光,“阳不可久盛,阴不可久沉,就像潮水有涨落,月有圆缺。”
药农们在坛边晾晒药材,阳石边的干姜、肉桂渐渐变干,散发出浓烈的气;阴石边的麦冬、玉竹则慢慢舒展,透出清润的香。“这药跟人一样,” 老药农笑着说,“热性的得在阳处晒,寒性的得在阴处晾,不能弄反了。” 林羽望着那些药材,突然觉得所谓 “天道”,不过是让万物各得其所 —— 热性的药借阳石的气增强温性,寒性的药借阴石的气保持凉性,对立的特质在各自的位置上得到彰显,却又在整个坛的气场里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平衡。
申时?气随影动,如环无端
日头西斜时,坛上的光影开始反向移动。阳石的影渐渐拉长,阴石的光慢慢扩展,石缝里的阴阳草也开始转向,阳面的叶片朝阴石倾斜,阴面的则向阳石伸展 ——“这是‘太极流转’,” 太极道长的身影在光影里移动,“阴消则阳长,阳消则阴长,就像圆环,找不到起点,也没有终点。”
清极拿着粉笔在坛上画轨迹,阳石的光影移动路线与阴石的恰好构成两个同心圆,“这轨迹百年不变,” 他指着圆圈,“就像老祖宗画的太极图,转了千年还是一个样。” 林羽望着那两个圆,突然明白 “周行不殆” 的深意 —— 天地的平衡从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永恒的流转中维持着动态的和谐,就像光影的移动、草木的转向、日月的交替,看似在变化,实则从未偏离平衡的核心。
酉时?霞染坛壁,阴阳共色
夕阳西下时,霞光将太极坛染成一片金红。阴阳石的界限在霞光中变得模糊,阳石的金与阴石的红交融在一起,石缝里的阴阳草也染上同样的颜色,再分不清哪片属阳,哪片属阴 ——“这是‘阴阳同辉’,” 太极道长指着坛壁,“对立到极处,便会显出共通的底色,就像人笑到极处会哭,哭到极处会笑。”
村民们扛着农具回家,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阳石边的影子与阴石边的影子在坛心交握,“白天各忙各的,晚上聚在一起吃饭,” 坛婶笑着说,“就像这影子,分了一天,总得合一会儿。” 林羽望着那些交握的影子,突然觉得所谓 “宿命”,不过是阴阳流转中的必然相遇 —— 就像日夜交替,就像寒来暑往,就像每个人的聚散,都是在对立与交融中演绎着太极的法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