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通过视频连线目送货车离开:“这批灯不仅是产品,更是六艺的名片,希望能让更多欧洲人喜欢中国非遗,” 赵阿公在一旁叮嘱:“告诉西安分中心,下批定制款要更精细,玫瑰纹样的曲线要更流畅,不能辜负客户的信任。”
戌时半,货车抵达上海港,准备装船运往欧洲。林羽看着物流跟踪系统上的 “已离港” 提示,突然想起第一次帮赵阿公编竹筐的场景,那时从没想过六艺能走出六巷、走向世界。他摸了摸衣褶里的竹草种子,种子已经长出细芽,叶片上的露水,映着港口的灯光,也映着非遗跨洋远行的希望。林羽突然懂得 “首批订单发货非易事,跨洋启程开新篇” 的道理 —— 非遗国际化的跨越,藏在打包的细致、检测的严格、期盼的真诚里,藏在每个为文化传播铺路的瞬间。
亥时?总结规划,未来可期
联盟核心团队的夜会在工坊召开,屏幕上显示着欧洲小展的成果:定制订单 1200 件,合作意向 8 个,国际培训班学员 20 名,国际平台注册用户 1 万 +,“这些成果只是开始,” 赵阿公说,“明年我们要去法国、德国办展,还要在欧洲设一个‘六艺非遗体验中心’,让当地观众能长期体验竹编、银饰。”
阿竹、阿银提出 “少年国际传承计划”:选拔 10 名优秀少年传承人,去欧洲的手工艺学校交流学习,同时邀请欧洲的少年来六巷,“我们要让年轻一代成为中欧非遗交流的桥梁,” 阿竹说,阿银补充:“还要开发‘少年融艺系列’文创,用我们和欧洲少年合作的设计,比如竹编皮革包、蕾丝银书签。”
林羽则规划供应链和平台升级:在欧洲设临时仓库,缩短交货周期;优化国际版平台,增加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和欧洲的环保机构合作,开发更符合当地标准的原料,“我们要把六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非遗品牌,既有传统根基,又有现代活力,” 林羽说。
亥时末,会议结束,大家走出工坊,望着天上的月亮。赵阿公指着月亮:“以前觉得月亮就照六巷这一块地方,现在知道,月亮也照欧洲,我们的手艺也能跟着月亮走,” 阿竹望着月亮,说:“以后看到月亮,就想起在欧洲教外国人编竹编的场景,” 林羽望着月亮,突然觉得六艺非遗就像这月亮,无论照到哪里,都能带来温暖和光亮。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林羽在六艺非遗全国地图上,轻轻贴上欧洲体验中心的标记。地图上,国内的 7 个分中心和欧洲的标记连成一片,像一条跨越山海的纽带。他摸了摸衣褶里的竹草芽,叶片上的露水,映着地图上的光点,也映着六艺非遗无界传承的壮阔未来 —— 只要匠心不灭,文化相融,老手艺就能跨越国界,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绽放光彩。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