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本土扩产,民生红利
六巷的非遗生态农场里,李大叔正指挥村民扩建竹草汁肥料车间。新车间里,机器将楠竹屑、艾草、竹炭按比例混合,自动发酵成肥料,每天能产 5 吨,比以前的手工制作效率提高 10 倍。“这些肥料不仅供咱们农场用,还要卖给周边的合作社,” 李大叔拿着检测报告,“验艺草测过土壤改良效果,用了这肥料,水稻产量能提高 15%,还能减少病虫害。”
农场的 “非遗农产品专柜” 前,村民王婶正给游客介绍新推出的 “竹草汁大米”:“这大米是用竹草汁肥料种的,没打农药,煮饭有股清香,” 她还展示了检测报告,“每公斤能卖 15 元,比普通大米贵 5 元,咱们村的 100 亩稻田,一年能多赚 50 万元。”
申时半,扩产仪式结束,村里的分红公示栏前围满了村民。公示显示,去年六巷村民人均收入突破 5 万元,其中非遗相关收入占比 60%,比 5 年前翻了 3 倍。“以前觉得守着老竹坡没前途,现在才知道,这竹子里藏着金元宝,” 村民李大爷笑着说,“我儿子在竹纤维车间上班,每月能赚 6000 元,比在城里打工还多。” 林羽望着热闹的场景,突然懂得:非遗的全球价值,最终要落回本土的民生 —— 只有村里的日子好了,村民愿意传承了,非遗才能真正 “活” 下去,才能有底气走向世界。
酉时?全球协同,目标落地
六巷的全球非遗生态协同会议现场,来自 60 国的代表通过视频连线,确定 2025 年的核心目标。赵阿公作为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公布年度计划:“新增摩洛哥、也门、埃塞俄比亚 3 个帮扶基地,培训 1000 名国际技术员;全球少年实践网络覆盖 50 国,推广 10 个优秀生态项目;非遗生态产品销售额突破 2 亿美元。”
埃及代表穆罕默德举手提问:“我们想扩大治沙工程,需要更多楠竹苗和技术支持,能纳入计划吗?” 林羽立刻回应:“生态银行会优先安排你们的兑换申请,还会派 5 名技术员长期驻场,协助你们建立育苗基地。” 摩洛哥代表卡里姆则提议:“希望能和六巷合作开发‘马赛克竹编’文创产品,对接欧洲文旅市场,” 赵阿公点头:“我们的设计团队会和你们对接,确保产品既显摩洛哥特色,又符合国际环保标准。”
酉时半,会议通过年度计划,各国代表在电子协议上签字。屏幕上,全球非遗生态地图的红色达标区域又多了 3 个点,像三颗新的火种,在非洲大陆上亮起。林羽望着地图,突然觉得:六巷的故事,早已不是一个村庄的故事 —— 它是肯尼亚沙漠里的楠竹苗,是埃及治沙网格上的阳光,是摩洛哥马赛克里的竹草纹,是全球传承人手心里的草木,是少年们眼里的希望。
亥时?乡夜话梦,寰宇共生
六巷工坊的 “技艺枢纽台” 旁,联盟团队、村民代表、全球基地伙伴(线上参会)围坐在一起,桌上摆着全球基地的照片:肯尼亚的楠竹固沙林里,村民们正在编竹筐;埃及的治沙网格旁,少年们正在测竹苗;摩洛哥的基地里,工匠们正在镶马赛克竹编;六巷的生态农场里,村民们正在收割竹草汁大米。
“以前觉得六巷的竹子长不出大山,现在才知道,它能长到沙漠里,长到海边,长到全世界,” 李大叔翻着照片,感慨道,孙阿婆补充:“下个月联合国的培训班要在咱们这办,到时候要教外国友人用草木检测,让他们把六巷的手艺带回去。” 小雨则和全球少年代表约定:“明年的全球少年非遗生态博览会,要在埃及办,让大家看看沙漠里的楠竹林。”
亥时末,夜话结束,大家走出工坊,月光洒在老竹坡的竹林上,与全球基地的灯光遥相呼应。林羽摸了摸衣褶里的验艺草,叶片上沾着摩洛哥的陶土、埃及的沙粒、巴西的红木屑,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印记,像一串无声的约定 —— 约定用草木守护标准,约定用楠竹改善生态,约定用传承连接世界。
他知道,六艺非遗的故事,还在继续。从六巷的老竹坡到全球的山海间,楠竹会继续生长,草木会继续检测,少年会继续传承,而 “乡土非遗,寰宇共生” 的梦想,会在每一次奠基、每一场培训、每一代传承里,慢慢照进现实。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