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春秋繁露》是‘古书难懂’,现在才懂‘天人感应’是让咱护好草甸;以前觉得《新论》是‘冷门典籍’,现在才知‘变通’是让滩涂重生;以前觉得李斯‘督责’是‘严苛’,现在才明‘规矩’能让大家一起受益,”李大叔翻着《新论》抄本,眼角泛着光。孙阿婆端来刚烤的贝雕形状饼干,分给众人:“下个月去非洲教编围栏,带点牧草种籽和《春秋繁露》选段,让他们也懂‘天人感应’能治草!”
小雨与全球少年视频约定:“明年办‘诸子思想寰宇治草治滩巡礼’,从川西草甸走到闽浙滩涂,从东非高原走到拉普拉塔河口,最后回六巷开‘全球生态智慧百年庆典’,让世界看看中华古老思想如何让草甸常绿、滩涂常新!”
亥时末,众人走出工坊,月光洒在老竹坡的竹林上,与草甸的星光、滩涂的渔火、非洲草甸基地的灯光遥相呼应。林羽摸了摸衣褶里的草甸草与滩涂草标本,叶片上沾着川西的黑土、闽浙的淤泥、非洲的草屑,还有六十四部诸子典籍的墨香——这些印记无声证明:中华诸子百家不是“历史的尘埃”,是破解全球生态困局的“活智慧”;六巷非遗也不是“过去的技艺”,是串联世界民心、传承千年道统的“文明纽带”。
他知道,六艺非遗的故事永不停歇。从六巷的老竹坡到川西草甸,从闽浙滩涂到全球的每一处生态脆弱区,楠竹会继续扎根,草木会继续监测,少年会继续用诸子思想践行非遗,而“乡土非遗,寰宇大同”的梦想,会在每一次天人感应的践行、每一次变通的落地、每一代传承的坚守里,愈发清晰——因为这梦想的根基,是中华五千年“天人合一、天下一家”的思想血脉,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永恒初心。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